张浩 | “汪家村试验”点评03 “资本下乡参与汪家村试验的经验与启示”

 

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每期论坛材料为基础进行推送,为及时反映专栏成果,将从第四期起,对每期论坛点评专家的意见率先分期分别刊出,以飨读者。顺序为:专家点评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故事—问答选编—总结篇。(点击查看六期论坛简介)

 

《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六期“汪家村试验:企村携手 共赴振兴”为主题。共发布四位专家点评文章。

 

第六期:专家点评“汪家村试验” ☆

 

 
 

第一篇

 
 

资源优化配置和多方共赢——汪家村试验

(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二篇

 
 

     资源整合、运营与分配机制的创新——对汪家村试验的几点看法

    (汪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

 
 

第三篇

 
 

资本下乡参与汪家村试验的经验与启示

张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第四篇

 
 

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富裕的“汪家村试验”探讨

   (曹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专家点评“汪家村试验”第三篇

 

资本下乡参与汪家村试验的经验与启示

 

张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摘要】新时代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对村庄村民和对外来资本各自可能的风险,实现村庄村民与外来资本的互利共赢、各得其所。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汪家村试验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尝试。其核心在于多元参与,制度设计,构建利益共同体;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尊重农民意愿,充分挖掘和培育人才。试验中的下乡企业在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坚持多元主体,整合和利用闲置资源,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资本下乡 利益共同体 人才振兴

 

张浩 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六2021年12月25日期“汪家村试验”(2021年12月25日)上演讲

 

有人提到资本下乡有陷阱有“坑”,诸如契约坑、资金坟地坑、内耗内卷坑、效率坑等,其实下乡资本对于村庄村民来讲也有“坑”,毁约跑路烂尾、非粮化非农化、套取惠农资金等等。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对村庄村民和对外来资本各自可能的风险,如何实现村庄村民与外来资本的互利共赢、各得其所。就此而言,汪家村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尝试。

 

(一)多元参与,制度设计,构建利益共同体

 

在达成共同开发村庄闲置资源的共识后,先从村企合作的基本架构和规则方面进行设计。从村集体这边,成立陌上汪家公司,由农户和集体将闲置资源托管给这个陌上汪家。从外来企业这边,是专门成立了十里庭院项目公司,承接陌上汪家的授权经营,再从外面招商进场。两个公司的成立,不仅是合作做事的抓手,更是为维护各自权益设置的安全阀。

 

(二)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拾里庭院仅占汪家村总面积的3.7%,之前村庄完全没有集体收益,从试点三年来,村集体已有获得了超过十万块钱的收益。可圈可点的是,确定十里庭院试点项目后,一户户家访和开坝坝会,一点点去做农户工作,消除疑虑、动员参与,通过52场坝坝会+不计其数的家访,用了364天时间,终于做通29户84人的工作。正因为有了这样扎实的基础,才会有后来四天时间项目第二期156户502人的签约。

 

(三)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乡村要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汪家村试验中以村集体为主导,村两委、拾里庭院的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耐心通过走访一家一户或召开50多场的坝坝会对农民进行说服、沟通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用364天时间做通第一批29户的工作,正是尊重农民意愿的体现。

 

(四)人才振兴是关键

 

有了总体架构和方式步骤,剩下做事情,关键在人。乡村振兴亟需“一懂两爱”人才,既包括引进人才也包括在地人才。首先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尤其是具有合作理念和奉献精神的企业家和村书记。汪家村试验中源素轻旅集团的李彪董事长和汪家村的刘华杰书记正是这样的适宜人才。

 

其次是充分挖掘和培养在地人才。汪家村试点的一大亮点,就是对一个在地人才李中丽的动员发掘。李中丽是村里媳妇,此前在外经营装修建材门店,具有超过一般村民的眼光和能力。被动员回去成为一名返乡青年,做了十里庭院的管理人员,从事对村庄农户和外来商户的协调工作。李中丽的身份特殊之处,便在于她既是村庄内部的成员,又是外来公司的员工。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出色能力,冲锋在这一场试验的第一线。在这样一场试验中,除了总体架构的设计之外,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点是什么?有两个。第一个是对内动员组织村庄村民。动员村民是不容易的,村民通常是弱势的是质朴的,但也的确缺乏现代契约精神,的确可能会反悔,做通工作不容易。有了李中丽的村里人身份,经历了364天的努力,才会有第一批29户村民的签约。第二个是对外进行招商和运营。只有招来商户进场,顺利组织运营,真正挣了钱,才会有商户安心来做,才会有村庄和村民的保底收入与分红,也才会有她所在公司的盈利,才会有这场试验的可持续。李中丽提到为招商付出的辛苦和采取的办法,包括推行股权激励、招募短期的兼职合伙人以及建立共享办公室,提到为帮助商户解决用工问题成立了十里帮帮团。共享办公室和十里帮帮团,都是很有创意的尝试,按照李中丽自己的说法,共享办公室“运用了共同体的理念和思路”,“帮帮团”找回了以前农村互帮互助的亲情。充分挖掘了乡村传统优良,贴合了乡村实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唯有持续地源源不断地培育和发掘出李中丽这样的乡村本土人才,才能够更好的连接村庄和外来资本,使得资本下乡成为同时有利于村庄和外来资本的事情,从而实现下乡资本的良性赚钱逻辑:从赚村民的钱到带动村民赚钱,从企业下乡赚钱到下乡企业赚钱。

 

推荐阅读 ☆

  1. 专栏|杨团: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开幕词

  2. 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六期成功举办|汪家村试验 企村携手 共赴振兴

  3. 王小鲁|“汪家村试验”点评01  “资源优化配置和多方共赢——汪家村试验”

  4. 汪向东 | “汪家村试验”点评02 “资源整合、运营与分配机制的创新——对汪家村试验的几点看法

  5. 专栏|“烟台经验”06 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力

  6. 专栏|“战旗实践”06 战旗之魂:村庄再造 建设有权有能有为有位的村庄主体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

如需转载此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