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每期论坛材料为基础进行推送,为及时反映专栏成果,将从第四期起,对每期论坛点评专家的意见率先分期分别刊出,以飨读者。顺序为:专家点评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故事—问答选编—总结篇。(点击查看六期论坛简介)
《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六期“汪家村试验:企村携手 共赴振兴”为主题。共发布四位专家点评文章。
☆ 第六期:专家点评“汪家村试验” ☆
第一篇
资源优化配置和多方共赢——汪家村试验
(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二篇
资源整合、运营与分配机制的创新——对汪家村试验的几点看法
(汪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
第三篇
资本下乡参与汪家村试验的经验与启示
(张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第四篇
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富裕的“汪家村试验”探讨
(曹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 专家点评“汪家村试验”第一篇☆
资源优化配置和多方共赢——汪家村试验
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摘要】乡村要振兴,需要找到好的方式,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进行有效配置,才能产生良好效益,改变乡村面貌。汪家村案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们将闲置资源合理整合,形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其中,适应当地特点的合理方案设计和合理经营方式,村民、村集体、公司几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有效结合都非常重要。这种结合必须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案使多方共赢,才能够使几方的结合能够保持下去,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在这个案例中,地方政府并没有扮演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尊重市场规律,善于发现好的民间创造,给予积极支持,也是这个案例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资源配置 利益分配 多方共赢 民间创造
王小鲁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六2021年12月25日期“汪家村试验”(2021年12月25日)上演讲
汪家村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解决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带来最大产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农村有劳动力资源、有闲置的土地资源、闲置的房屋,有好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有地方特色产品。这些资源如果没有合理的途径使其发挥作用,就只能闲置。只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将这些资源组合起来,使其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产生良好收益,才能改变乡村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
我国过去40余年改革期间,经济发展很快,主要就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释放资源潜力,使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通过市场化促进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过去生产效率很低或者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转移到城市,在城市非农产业中得到了有效利用。因此他们的收入提高了,同时也把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留在农村的家人,使农村居民的收入也相应提高了。这是改革期间一个最重要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
但是目前农村还有不少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大量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有些人在城镇定居了,农村就闲置了大量的房屋和宅基地,一些集体建设用地也闲置了。这些土地资源怎么得到有效利用?如果一个村庄恰好在城市周边,被纳入城市扩展的范围,通过城市化,其闲置的土地资源就得到了有效利用。但如果村庄远离城市,这些资源往往是得不到利用的。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汪家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找到了一种方式,让村民、村集体、公司这几个相关方结合起来,把闲置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开发旅游、休闲度假、房屋租赁等等,使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村民、村集体、公司各自都得到了很好的收入,农村的面貌显著改善。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怎样能够实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怎样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他们摸索出了一些实际经验。就是村民通过托管的方式,把自己闲置的房屋、闲置的宅基地委托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出面和公司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再由公司把这些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改造,也取得了地方政府支持,对村庄面貌进行了整体治理。通过开发旅游、租赁、特色产品加工销售等项目,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让外出人员能够回家就业,也吸收了外来者就业,社会效益良好。这就解决了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多村民到城里打工,农村的房屋土地闲置下来,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村庄用地大量荒废,有些村庄反而趋于衰落。
汪家村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闲置的资源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如果一家一户单独搞旅游、民宿、餐饮,但整个村庄还是破破烂烂,面貌没有改变,可能吸引不来人。在整个村庄进行资源重新整合后,村庄的面貌改变了,才会有人来,才有商机,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这里涉及的村民、村集体、公司等几个方面,都不能少。这几方的有效结合非常重要。这种结合必须同时兼顾各方利益,通过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使各方都得到合理收益,才能够使这几方的结合能够实现并保持下去,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这个例子也让人想到了资本下乡的作用。过去有些情况下资本下乡是掠夺性经营,捞一把就走,对乡村建设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给农村留下一个烂摊子,留下诸多后遗症。但汪家村案例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例子,说明资本下乡也可以是好事。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方案,让资源通过整合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让各方共同受益。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把这套多方共赢、改变乡村面貌的理念付诸实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理的经营方式,使得各方都能够参与利益共享,这个模式才能取得成功。
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值得思考。在这个案例中,地方政府并没有扮演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尊重市场规律,善于发现好的民间创造,给予积极支持,也是这个案例成功的必要条件。
☆ 推荐阅读 ☆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