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经棚探路”01党建引领,服务为本,镇域联合会促推农民组织化

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材料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南,依照论坛举办顺序,逐一整理每期论坛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材料,分析和揭示故事背后的机理和机制,以帮助读者在遇到同类事情或问题时能够提升认识,有所借鉴。本年度论坛计划举办六期论坛。(点击查看六期论坛简介)

 

本期专栏计划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四期“经棚探路”为主题,共发布六篇文章。

 

第四期:经棚探路

 
 
 
 

第一篇  

 
 
 
 

党建引领,服务为本,镇域联合会促推农民组织化

 
 
 
 

第二篇

 
 
 
 

建镇村一体网络 专职团队走村串户做服务

——经棚镇联合会基层组织建设部为农服务故事  

 
 
 
 

第三篇 

 
 
 
 

动员村民心向集体 依托镇联合会壮大集体经济

——经棚镇常善村故事

 
 
 
 

第四篇 

 
 
 
 

村民眼中的村集体和镇联合会—— 张国明的故事

 
 
 
 

第五篇

 
 
 
 

 问答选编

 
 
 
 

第六篇 

 
 
 
 

服务带动、综合施策,破解小农发展困境

——镇域农民主体性合作组织框架探索

 

 
 
 
 

“经棚探路” 第一篇

 
 
 
 

 

党建引领,服务为本,镇域联合会促推农民组织化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

 

【摘要】: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在镇党委领导下,于2018年建立了镇域的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联合会将全镇农户按村组、村社组织起来,与村集体共建村级服务站,把生产、供销、信用服务通过服务站延伸到所有农户,搭建了上通下达广覆盖的镇级网络。联合会还与村集体合作进行土地和项目托管,逐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镇联合会是全镇农民自己的组织,是姓农为农务农的公益性社团法人,在农民理事会领导下设立了几十人的专职总干事团队,在给农户提供所需服务的同时做到了自给自养。现在,这支团队已经成为全镇为农服务工作的重要执行部门,是镇党委和政府三农工作的实际支撑和主要助手,已经站住脚了。如何站得稳,站得久,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贡献,是他们的新目标。

 

【关键词】:镇联合会  农民组织化  镇村服务网络  基层党建  专职团队  集体经济

 

 

刘从威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四期“经棚探路”(2021年9月26日)上讲演

 

一、故事

 

我叫刘从威,今年33岁,是内蒙赤峰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的总干事。我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新疆农垦种土豆,后来回到我的家乡,经棚镇永胜村,就在我们镇联合会现在的理事长曹国利办的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干总经理,是聘任的。镇联合会成立后我受聘担任总干事。这期间在永胜村干了四个月代理村书记。我是土生土长的经棚人,被叔叔大爷们从小看着长大,算是个新型职业农民吧。

 

我们的联合会是全镇2万多农民共同参与的。2019年5月成立,10月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成立3年多以来,我们是按照民政部门批准的联合会章程,为村集体和小农户提供了公共性质的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

 

经棚镇是克什克腾旗的城关镇,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年降水量是200到400毫米之间,海拔是1080到1200米,无霜期只有95天到105天。属于半农半牧区。地理环境不太好,种养条件就不太好,加上我们地处偏僻、地广人稀,信息比较闭塞,造成了我们镇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机械化率不高,农民的收入也不太高。经棚镇辖1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组,5600户,24,000多人口。有耕地19.7万亩;非耕地中,草牧场面积198万亩、林地2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8.1亩。这些年外出打工人口多,不少土地都撂荒了。

 

自2018年镇联合会建立以来,我们镇有了相当的发展。2021年人均年纯收入达17000元,其中为1641户贫困户每年户均节支增收5000元以上。自2019年以来镇联合会累计为全镇农户统耕统收农作物34.5万亩,降低生产成本1204万元,节约劳动力26万人次,复耕弃耕土地4.8万亩,亩均综合收益增加95元,常住户户均增收3800元。

 

(一)镇联合会的由来

 

我们的联合会是北京农禾之家和我们经棚镇党委一起策划成立的。

 

[图1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所在地不仅是办公地点,更是统一供给小农户所需的生产、供销、金融服务的业务场地,还设有连接城乡的消费品及农产品超市。]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农禾之家就酝酿怎么响应,当时他们准备在全国范围选地方做“百乡工程”乡村振兴的试点。我们镇联合会的理事长曹国利当时是经棚镇永胜村四个村民组的合作社理事长。曹理事长是农禾之家联盟十多年的老会员,和农禾之家关系很铁,还一起去过台湾考察综合农协。17年底18年初,他从中国社科院杨团老师那里很快得知农禾之家要做这个事,正在选点,就在通电话时提出,选点就选我们经棚镇吧。杨老师说,这次可跟过去不一样,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大事,不是你永胜村合作社一个民间组织的事,一定要党委政府领着干。你们想试点,就要经棚镇党委书记领衔。也就在这时,到任不久的经棚镇党委书记李旭东正和曹理事长讨论如何促进经棚农业农村发展。曹理事长报告了农禾之家领着他到台湾学习到的农民合作组织的经验,李书记非常感兴趣。希望向农禾之家学习。所以我们经棚的愿望和北京很合拍,曹理事长就和李书记在2018年大年初七赶到北京农禾之家谈试点。双方一拍即合,当下就决定合作。农禾之家尽快派出团队到经棚考察,做好试点的筹备工作。

 

3月15号到3月18号,农禾之家团队就组队来经棚考察,专家不仅有中国社科院的还有做生物肥的北京平安福公司。镇党委负责接待。草签了合作试点的协议。5月29日,百乡工程全国启动仪式在中国社科院会议厅召开,杨老师和李书记正式签了合同。就这样,我们经棚镇就成了百乡工程全国第一乡的试点。

 

[图2 2018年3月17日,经棚镇党委书记李旭东与北京农禾之家理事长杨团在经棚镇党委办公室草签试点合同。]

 

农禾之家当时就提出,希望在镇党委领导下把联合会的组织架构搭好。镇联合会应该是镇域范围内全体农民都自愿参加的农民合作组织。为了能干事,干实事,一定要组建一个专职的联合会总干事团队。这其实来自农禾之家一直倡导的日韩台综合农协的经验。为做好这个镇联合会,农禾之家帮助我们起草章程,和镇党委一起讨论理事会组成,还为总干事团队的前身——经棚镇青年工作队筹措了第一年的经费。这笔钱是农禾之家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申请的。工作队要招聘经棚当地的大学生,也有外地的大学生、研究生参与。这个青年工作队组成后,在大半年时间里对全镇的地理环境、种养业、村庄组织和农户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掌握了基本数据,写出了文字材料,为联合会后来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时,平安福公司在农禾之家引荐下,在联合会所属的几个合作社蔬菜地里还做了新型微生物肥料使用指导。

 

[图3 经棚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镇联合会组建事项]

 

二)镇联合会的组织

 

 1.姓农为农务农的社团法人

在农户之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明确了镇联合会的基本性质。镇联合会是全镇农民自己的组织,是姓农为农务农的社团法人。它不是公司也不是合作社,而是一个公益组织。它和一般社团最大的不同就是有经济服务功能,要为村集体和小农户提供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服务以及托管服务。这些服务因为是为弱势的小农户群体和组织化的村集体提供的,所以是公益性的。将公益性融入经济性服务,这是我们联合会的特点。

 

我们的经济服务功能,还有总干事和总干事团队的职能都是写入章程的。章程是我们的大法。章程明文规定的这些功能、职能全都超出了民政部门管辖的一般社团的范围,所以这部章程是经镇党委运筹请县民政局特批的。章程不但给镇联合会授予全面开放的经济功能(包括信用、外贸),也申明镇联合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团法人,明确了它的公益性。当然,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是不能做经营、不能盈利,而是在盈利分配上有明确限制,不能分给个人。所以,这样的章程,是将镇联合会打造成为以公益为目的,以商业为手段的一个社会企业。在实践中,我们一直坚持小农户和村集体的利益优先,宁可自己亏本从别的方面补充也要让小农户和村集体获利。

 

总之,有了这部定向准确、切合我们为农服务实际需要、服务范围既有边界又比较广泛的章程,联合会开展的能动性服务就有法可依了。

 

[图4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章程]

 

2.镇联合会的成员

镇联合会的组织成员中,主体是村民。我们按照入会自愿的原则,通过各村村小组的网格员推选网格长,网格长就成为我们的会员。然后镇干部下到每个村,村干部配合我们按村开会员大会选举会员代表。

 

网格员、网格长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这块地界地广人稀,村民组覆盖的面积还是太大,所以划小工作范围,每个村民组按照就近、就亲、就生产相似度三个原则,自己决定产生几个网格。全镇144个村民组就这样产生了600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选一个网格员,网格员再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出网格长。由于各村情况不同,所以网格、网格员、网格长不是按村民组平均化的。可能两个村民组甚至一个村民组产生一个网格。

 

经过分层的推举或选举,经棚镇12个村一共选出了65名会员代表,组成镇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当中农户代表这部分。

 

会员代表大会中不仅有农户代表,还有集体代表。12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镇联合会的重要成员。这些合作社是按照国家关于各村村集体的资产要确权登记、清产核资再组建集体合作社的文件规定做的,一般都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理事长就成为镇联合社的理事。

 

专业合作社和涉农公司也是镇联合社的会员。他们是以普通会员身份参与的,也是镇联合会服务的对象。

 

专家学者是联合会的智囊团,给我们理论指导,帮助我们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及时把握政策信息。

 

会员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理事、监事。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再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会聘用总干事,就形成了我们镇联合会的组织班子。

 

3.专职总干事团队

总干事相当于总经理,按照章程规定要负责镇联合会的全面工作。受聘担任总干事职务之后,有权聘任团队的成员。

 

2019年4月,在经棚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镇联合会在全旗举办了社会招聘会,以竞聘加面试的方式,招聘了26名返乡大学生,组成了专职的总干事团队。

 

这26名本专科大学生,平均年龄30岁。镇联合会给他们上了三险,缴纳了一金。其实他们的月平均工资3000块钱,工资不高,工作强度很大,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但是他们明白,干工作是为了帮助弱势的小农户,是为了把家乡建设好,所以都干得很卖力。到现在,我们的员工团队已经发展成七八十人。开始招聘的26人基本上都成为团队的管理层,是中坚力量了。

我们总干事团队有6个部门。除了办公室和财务部门外,主要的业务部门有:

 

基层组织建设部——主要工作是对农户的组织和宣传。政府推动的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项目等等都是通过这个部门落实到村集体和小农户的。我们联合会组织的到村到户的所有工作,也是通过这个部门执行的。所以,这个部门是我们联合会最重要的部门,工作量也最大,有12人。  

 

超市-供销合作平台——联合会成立之初就在党和政府支持下,运用供销社的空置场地,建立了1700平米的超市,然后又将供销社的农资购销和农副产品销售的功能台嫁接在超市上,组成了这个合作平台。我们线下有店,线上也要做电商平台,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超市经理加上工作人员共计29人。

 

资金互助部——这是联合会设立之前永胜合作社资金互助功能的接续和拓展,针对如何有效利用会员的闲置资金,解决会员内部资金周转的需要,以及联合会为小农户提供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的团购服务需要流量现金支持的问题。有2个人

 

农产业职业经理人——这是2021年新增的团队。适应托管服务的需要,培养能够独挡一面的职业经理人。有20人。

 

[图5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组织架构]

 

镇村一体服务网络——镇联合会和村集体充分利用村级网络,共建了村级服务站。12个行政村的村级服务站是遍布全镇600多个网格的关键节点,它既是服务组织又是连接机制,上联镇联合会平台,下联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农户,将镇村的为农服务连结成一张广覆盖的大网。服务站不仅成为镇域联合会为农服务的社会组织基础,也成了村集体与外部建立紧密联系的主要通道。

 

村级服务站由村集体提供场地,镇联合会用申请的项目资金进行装修、配置电脑、货架、运货车等。然后双方签订合同,按照共同通过的经营分配规则进行运营。到目前,12个村级服务站已经有5个投入运营了。这个服务站成为镇联合会与各村村民连接的中转性质的枢纽。联合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将下达的货品运到服务站,服务站的服务员负责分发和村民农副产品的上收,再由联合会运到镇上。村级服务站的站长一般都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送货的服务员由各村防疫员担任。防疫员有政府发给的每月800元工作补贴,但工作量不满,可以承担联合会和村集体交给的任务,同时从服务收益中按交易量提取津贴。村级服务站和服务员成了联合会下伸到村的桩脚,让联合会的工作大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村级服务站与村级网络紧密相连。只要是遍及农户的服务,网格员、网格长都参与其中。不仅与联合会服务紧密相关的消费品下行、农副产品上行要通过网格员、网格长报信息甚至管派送分发,还有党建和行政方面需要沟通的信息等等都要通过村级网络直接抵达、发挥枢纽作用。而联合会由于给村级网络提供了服务设施和服务产品,让网格员、网格长都能通过交易量分配得到与自己的贡献相符的那部分经济鼓励。所以,他们在做其他方面的信息传达、沟通、问题反映等事项上就更积极了。经济工作融入农民组织和思想教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下面是一个村的网格员图,一个网格下面就有3户或4户农户。网格员就是这3、4户的头,要为他们服务。这样形成了村民之间有秩序有规则的相互服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只要掌握了村级网格,就有了做好各项工作的社会组织基础。可以一网到底,一网多用。

 

 

[图6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永胜村网格图]

 

(三)镇联合会的业务

 

1.生产与供销服务

镇联合会生产服务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县农牧局给我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给农户提供大田生产耕种收的一条龙服务。这项服务不是单纯地完成政府项目提出的要求,而是通过服务达到我们对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改造的目的。

 

我们从承接政府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第一年开始,就有这个打算。我们运用用政府给予的每亩补贴25块钱去刺激农户参与,是为给土地种植区域调整,集中连片经营做准备。在一年又一年的项目执行中,我们和村集体联手,努力朝这个目标走。也就是我们不用土地流转、付出高昂租地成本的方式集中土地,而是通过扩大土地生产托管服务的环节,影响农户的种植需要,引导农作物品种的优选以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再进一步获得农户信任,逐步实现土地集中托管。所以,生产服务是有策划有目标的。

 

要达到集中土地、集中经营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利益。用好政府项目补贴资金就是达到目标的杠杆。其实,政府这个项目的补贴资金最初并不是给农户的,而是为促进区域内的机械化率或合作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要用于购置机具或者建设厂房的。但在2018年,我们当地的机械化率已经很高,拖拉机的马力也够,只差一个无人机。当时我们如果按照政策要求盲目购置机具、建设机库,那么国家补贴的资金只能造成机具闲置和浪费,因为不管增加多少拖拉机也还是干那么些活儿。所以,把国家补贴集中用于购置设备建厂房,对我们这个地区不适宜,甚至或许没增收,还有可能减产——设备供给超过需求会给调剂管理带来难题。所以,我们将力量下在机手的组织和当地机械的合理调配的管理方面,而将国家补贴资金大部分用于引导农户改换作物品种,土地集中连片,合理种植和提高产量上。我们将这样的服务称为策划服务。

 

[图7 联合会工作人员在经棚镇常善村与农户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合同]

 

我们的供销服务主要倚仗镇联合会的超市。超市筹备期我们曾经直接卖农副产品。但是50个农户的30个农副产品集中摆摊卖,不能形成很好的卖点。消费者有购买需求时,一定还需要其他的,例如油盐酱醋,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就不容易到超市购物。为了满足消费者这种全方位一站式的购买需求,我们就策划和做成了消费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不但把农副产品卖出去,还要把我低价买回的工产品或者是生产生活资料也同时卖出去。这里边有一部分因团购而产生的利润差。当我们给各村服务站点的农户提供柴米油盐时,超市又给服务站一个团购份额。这样就形成了村团购支持镇团购的集合的团购效应。集合的团购整体规模越大,到农户手里的买价就可以越低,农户就能够以相对更低的价格享受到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联合会的超市和村服务站的利润也就能更高些。目前,联合会超市提供的利润,就是我们养工作团队的主力。

 

在2019年以来,我们累计为全镇农户买进优质、低价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10900余吨,采购配送生活用品100余个品次1000余吨,卖出农副产品4500余吨,总价值6500万元,为群众节约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1200余万元、增收550万元。

 

 

[图8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社联合会超市]

 

2.信用服务

信用服务部是镇联合会成立之初就设立的,有永胜村合作社互助资金的老底子。这个信用部从2018年一直做到2020年11月,因为政策原因,在上级发文要求下已经暂停。暂停时吸纳会员互助金367万元,发放了互助金175万元。暂停之后34天,我们把所有到期未收回的资金全部收回,没有发生一笔不良贷款、逾期不还。信用部业务的停止,也没有影响镇联合会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的服务工作。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联合会镇固定资产收益的积累,还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最近,县乡村振兴局,也就是原来的县扶贫办,拨给我们355万元作为流动资金,解决我们做大流量团购时的短期现金需求。只是,停止信用业务,充分利用农户闲置资金做好短期互助金服务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了。

 

[图9 信用部办理业务]

 

乡村金融到底怎么做?我们是一直有探索的。我们发现,现在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对利用商业贷款的要求有所降低。总的借款需求比过去低了,还有发生需求时,解决的路数增多了,不是非得用哪一种方式,没有就不行。现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改进服务,贷款利率为年化利率7%左右,最低的农行贷款利率仅为4.3%,这对我们做资金互助的压力很大。如果我们持续做,按一般情况股份分红给农户要分2%到3%,再给资金互助部积累一点,就是4%到5%,按总利率8%核算,联合会只剩下2%,不够支付服务成本,还不见得有多少农民愿意使用。按总利率与农信社或其他商业银行持平核计,成本不够,也没法股份分红。不过,信用部的手续非常简便,短期贷款尤其简单,而农信社的商业手续很复杂,要征信、要联保,麻烦多。从长远看,1万块钱的短期互助金肯定在我这里更方便,但是要使用更大的资金,自然就在农信社或者银行了。所以,镇联合会信用部被政策要求停办时,我们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联合会需要一个应急性的周转金,例如大规模团购需要的大流量资金,二是农户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但是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基本解决了。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社联合会信用服务部的服务窗口。农户的贷款需求可通过村服务站网络直接上传到镇联合会资金互助部,农户到资金互助部窗口办理入股或借取互助金。

 

我们集中全镇资金需求,开展联合会成员内部金融互助业务,已吸纳入股农户1075户,吸纳股金475万元,发放内部社员互助金375万元,为83户种养专业户棚圈建设、机具购置提供了急需资金周转服务。

 

当镇联合会形成了从生产到供销完整的农业产业供应链,我们就有议价权,就能跟合作方协商,用我们的自有资金,加上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流动资金,为村集体和小农户顺利的完成生产和供销解决资金需求。

 

3.镇村一体网络化供销服务

镇联合会为农服务是通过镇村一体的服务网络进行的。为农服务不能脱离农民组织单个分散的进行,村集体和集体经济合作社就是镇联合会这个公益社团服务的主要对象。镇联合会必须担当起镇这一级的姓农为农务农服务平台的责任,通过我们对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可以支持和推动他们将我们服务的公益价值放大很多倍,让他们领导下的农民合作和农民组织产生出更多更好的为农服务的项目和价值。

 

为了放大服务价值,镇联合会特别设计了镇村合作的激励机制。让所有参与服务和被服务的各方,都能公平地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经济利益。在镇联合会提供的生产和供销服务中,村集体、村服务员、网格员、网格长都参与了,所得利润的分配就是要让各个主体利益均沾。在镇党委书记李旭东的主持下,我们镇联合会和村集体一起磋商了一个分配方案。

 

 

[图10 联合会利润分配比例]

 

我们将村服务站的净收益额分成四份:镇联合会23%,这部分是我们的管理成本,村级服务站22%,这部分是给村级服务站这个机构的,可以用于服务站直接积累,也可以添置一些必要的物品,也可以作为服务站聘用服务人员的工资开支。村民组网格员网格长的这部分占15%,用于弥补他们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付出。最后40%的净利润,是直接返给参与交易的农户的,以激励农户愿意购买联合会提供的农资和消费品,卖出农副产品,刺激他们的合作欲望,降低他们的消费支出。这样做,农户的积极性、网格员网格长、服务员和管理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服务站的品牌效应起来了。不但能养人,还能给村集体增收,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赢的格局。

 

4.资产建设和农业项目托管服务

现在镇联合会的业务,不仅有生产、供销、信用方面的服务,还还做了资源资产的建设和产业托管的探索。

联合会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12个村级服务站,购置了物流车辆,建立了仓储冷库,完善了物流体系。

还和合意村的村集体合作,他们出土地,我们出设备,建立了菌肥秸秆饲料加工厂。这是农牧系统里的一个推广项目,是秸秆离田再利用和有机肥加工生产的综合项目。

 

 

[图11 经棚镇粪肥资源无害化处理厂的外貌,是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社联合会的资产]

 

加工厂里有两条饲草料颗粒加工线,还有一条菌肥生产线。我们当地是农牧业交错地带,有种植有养殖,但是缺少秸秆加工成饲料的生产功能。还有把羊粪和秸秆颗粒结合起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一种新的菌肥。所以这个企业饲草和生物有机肥两样都做。

 

今年以来,我们还做了两个托管项目。一是合意村的林下大球盖菌种植项目。这个项目来自政府的扶贫资金,但是村集体没有技术能力,要求联合会支持。我们派出技术人员和村民一起,将这个技术开发出来,现在成效显著,市场销售很好,给村集体带来了收益。二是与永胜村签约,托管了村集体经济下的永胜农牧专业合作社。所以,我们已经走出了以服务为主体的发展第一阶段,走上了托管产业项目,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了。

 

[图12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合意村集体将镇政府给予的林下大球盖菌种植项目交联合社托管]

 

永胜农牧专业合作社规模大、产业种类多,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亏损状态,要求联合会帮助,联合会派我和几个中间管理层人员组成了经营托管团队,通过在生产、供销环节的多种改善方式,提升他们的效率,破解他们的难题。国家给这个村投入了扶贫资产,要求按资产的一定比例上交40万元扶贫收益金,但是合作社这块资产闲置了,交不上收益金。我们经营团队去经营这块闲置资产,交上了国家规定的收益,能够上交40万元扶贫收益金给村集体,实质上就是给村集体增收了。

 

5.托管服务的设想

其实,镇联合会托管服务的范围已经很大,我们通过村集体给小农户提供的生产服务,还有帮助常善村申请的饲草种植项目,都是土地托管服务。关于合意村的林下蘑菇种植和永胜村产业园的托管是属于项目托管服务。

 

[图13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永胜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园,委托给镇联合会经营]

 

我们认为,托管服务是联合会现在和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工作。

 

这是因为,我们经棚镇人口分散,土地面积大,各村还都是小农户包产到户分散种地,村集体缺乏在农产品产供销的整体产业链上的经营能力,所以很难将小农户的土地重新组织起来。村集体借助镇联合会平台共同发展是必然的。而镇联合会要做好为农服务,必须通过村集体这个中介才能低成本地抵达小农户。村集体和镇联合会相互有需求,所以合作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合作到底是用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托管方式呢?

 

联合会为小农户服务就要满足小农户的需求。小农户没有种子,没有肥料,没有资金,有的还没有劳动能力。联合会可以提供种子、肥料,垫付资金,做一揽子服务,用你的承包地一起合作生产、风险共担,产出的粮食共同分配或按市场价格计算。收了粮食,小农户说你帮我卖,我不要粮食。联合会就想办法找订单,大批量出售。这样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小农户愿意做土地流转,因为虽然土地流转收入低些,但是没有风险,谁出流转金就把风险转嫁给谁。小农户要求给镇联合会,这当然是农民对联合会有信任的表现,因为很多企业土地流转,今年有钱,明年可能就没钱,发不了土地租金。

那么,联合会做土地集中就得想办法化解租金风险。一个方法是利用好联合会下面的专业合作社,比如说我们托管的永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流转了7000多亩地,以产业园项目的形式交给我们托管。永胜村村集体如果想要再流转2万亩或是扩大规模,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合作社进驻经营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镇联合会之所以开发托管服务,是因为土地流转是我们这些做合作社的人受的最大的伤。我们身边太多的合作社,因为付出高昂的土地流转租金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无力持续经营。土地流转要先支付土地租金,这笔租金是预先开支而不是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这样走下去合作社就会背债,我们的合作事业就被掣肘,甚至这个风险会成为打倒我们的最后一拳。联合会接受这些教训,在承接政府农业社会化专业化项目时,就努力做转化,把土地流转变土地托管、转变为土地合作经营。总之,土地的所有权在村集体手里,要让经营权也能由集体来管,是今后的大方向。联合会以土地托管方式与村集体共同经营农业项目,共同决定项目分配。这两个集体,一个出地,一个出管理技术,共同合作经营的效果就能让土地增收的利益超过小农户的预期,这就是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

 

在托管服务方面,我们关注两点。一是托管制度的建设。我们针对每一个托管项目的不同需求,形成与镇联合会在项目管理上的统分结合的关系。成熟以后,就可以在其他项目托管中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去使用。二是培育训练管理团队,如果我们能在3年中培养出十几个能独当一面的托管项目经理,也就是职业经理人,那么,今后就能开辟联合会托管项目平台,只要有制度、有人员、有方法,我们就能接盘经棚镇更多需要提高经营效率的项目,对其进行托管,不管这些项目是村集体的,政府的或者企业的,这就能为经棚镇的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永胜村、合意村的这两个项目今年还没有什么收入,我们下一步就要探索,我给你村集体交够了你的扶贫收益金或者产业租金,再给你的合作社留够下一年的运营资金周转金,再有剩余就要返回到联合会平台来,返给我们总干事团队做分配,一是给托管项目经理,也就是职业经理人团队做奖励,二是给联合会留作日后的发展积累。这方面的制度还在探索中。

 

(四)镇联合会的收入和资产

 

1.收入来源

联合会有全镇产供销的合作平台,有350平米的办公场所,有1700平米的超市,有物流车19辆,还有很多产业。那资金是从哪来的呢?养人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水电费是怎么解决的?我们的资金来源是由这几块构成的。

 

第一是超市产生的利润。我们超市的售价要低于同地域县乡超市几个点。净利润是8.3%到8.5%之间,日销售额19,000元到23,000元,除去过年高峰和季节高峰,日均净利润每天不到2000块钱。也就是说1年有70多万净收益。这部分净收益就供给给镇联合会的用于人员工资了,而超市算在联合会里的工作人员还有水电费等就在成本里就开支了。

 

第二是供销合作的利润。联合会在供和销的时候都会产生利润。给农户供给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小麦种子这个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少了很多层的中间商,所以也是团购效应。我们农资的利润比较高。例如今年进2万吨的农资,在我们给农户的售价比市场价低了10%的情况下,联合会的利润率还能达到13-14%。往外卖农副产品,我们和一些机构有销售合同,我们卖价要高于农户所卖的市场价,我们是依靠规模销售和质量优良获得这部分利润的。虽然这个利润很小,但是它形成了净利润。

 

第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管理费或者服务费。

 

第四是我们今年做的农业产业托管的收入。托管项目的分配前面说过了这是我们新开发的一块,未来很可能成为给联合会贡献最大的一块。

 

2.资产以及来源

镇联合会的固定资产主要来自国家对扶贫项目的支持。2019年,我们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经申报批准为赤峰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项目基地。

 

通过这个项目基地,我们首先申请了牛羊调出大县项目,支持农产品买卖平台,总共400多万元资金,我们建设了1700平米超市、冷链仓储物流系统,包括车辆周转、仓库房和冷库等等。

 

超市用房和我们办公用房都是经棚镇基层供销社提供的。双方签了合同,暂时未交租金。所以这一块是供销社系统无偿支持的。

 

菌肥秸秆饲料加工厂是以联合会向政府申请,政府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了300多万元。

 

村级服务站项目分成两个(具体)获批了500多万元,建立了服务站的设施设备,包括货架、车辆、货品、电脑等等。还有通过联合会包建工程获得了300万元;到现在,镇联合会的总资产目前已经超过1600万元。

 

目前,镇联合会各方面的基础建设已经大致齐备,缺门的就是产业的规模化还没有真正做起来。所以我们努力做托管的探索,期望通过托管方式将经棚的农牧产业振兴起来。再有,我们镇联合会的物流系统已经相对完备,但是物流运营产生的价值目前将够运营成本。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下一步想要把圆通,中通请过来,让他们连接物流到乡这一块,再接上我们联合会的乡到村、村到户的物流系统,让他们物流快递下到户,再把农户的物流快递带上来。这样一上一下,逐步扩大镇联合会现有固定资产的运营价值。

 

(五)总结

 

1.党建引领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镇联合社走到今天,无论是建设初期还是现在的运营全面展开,可以说,党建引领是发挥联合会作用支持村集体和小农户,激活乡村基层的核心力量。2019年我们联合会赤峰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项目基地。赤峰市委组织部李炯部长、钟青松副部长就经常亲历现场指导工作。特别是批准我们经棚镇建立了一个党建联合体,将4个市级层面的党组织,23个克什克腾旗的县镇两级科局党组织,还有我们12个村党支部,以及5个涉农合作社和公司的党支部都综合到一起,形成了47个各层级党支部共组的联合党委,由我们镇党委书记李旭东任书记,旗农业农牧局、扶贫办、市场监管局任副书记,科局的党支部书记作委员。这个各层级各部门参与的党建联合体,形成了共商共建的新型集合体的工作机制。大家一起为乡村振兴出政策、出资金、出人力。

 

例如2019年4月,我们镇联合会起家的4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就是赤峰市委组织部帮助我们协调和资金到位的。再如我们农产品上市,市场销售出现的门槛问题,是联合党委发动各对口部门一起努力迎刃而解的。我们到任何一个部门去盖个章或者去办一件公务都非常简单明了。特别是镇联合会做村级服务站动静很大,牵涉全局,还有资金互助受到政策制衡暂停等等,全都是依靠联合党委才得以解决,将我们设想的方案真正付诸实施。在乡村,有好的想法,有资金,有人力,但是仍然很难做到。如果没有党建融合的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我们寸步难行。下面的图展示了我们的党建联合体的架构。

 

[图14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区域联合党委结构图]

 

2.专职工作团队是镇联合会工作的根本保障

现在,在全镇为农服务工作中,镇联合会总干事团队和村集体共组的镇村一体网络,已经成为重要执行部门。镇联合会因此成了镇党委、镇政府做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与总干事团队的准确定位直接相关。这支团队有三大原则: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工作;全部由专业化和年轻化的专职人员组成;重大决策由理事会和镇党委共同决定。

 

当政策和策略决定之后,人才就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支团队尤为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保护,经常进行教育培训和总结评估。因为我们明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在为经棚镇农业农村的明天创造无限的可能。

 

[图15 2021年6月14日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总干事团队部分人员合影]

 

3.开放搞活,链接域外资源

镇联合会一直有个设想,就是要满足农户所有的需要。从生到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都能提供。想买的、想卖的,我们都能实现。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就要有更开放的胸襟。要和经棚镇的内外市场密切合作。不仅与市场资本、企业、事业单位等等的合作,还要探索与我们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自创立开始就与同为农禾之家的会员,河南兰考南马庄合作社的面粉厂合作,他是种小麦的,自己制成面粉,而且从南马庄生产厂家到我们经棚的物流成本很低,我们用挂车拉。我们还用挂车从东北拉大米。

 

所以不管你是卖地瓜的,还是卖红薯的,我要问你是否需要我的油麦、我的杂粮,咱们从一点一滴开始沟通,有一天我的挂车往你那跑,回来时不是空乘,又拉上你的货回来,这就厉害了。如果说经棚域外能有10个、20个、30个像我们经棚镇联合会这样的农民合作组织,能够互通有无,那我们的合作就能让成本降低很多,产生的价值也会增长很多。我们可以按照最优配置原则,有组织地规划本地和外地各自生产什么,输出什么。适合我们本地生产的,我们组织农户购买转变为组织农户生产。

 

从组织一般销售到组织产业链销售是我们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会。例如我们想卖白菜,去找了市场上的很多销售档口。人家不问你能一天能供货多少而是你能供货多少天?我告诉人家15天内能供货一天,80万斤。人家说那没用,要全年都能供货,一天能给8千斤,就能合作。可见在大规模供货中产业链是多么重要。

 

4.挑战和愿景

第一,如何解决今后农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问题。

我们的地理环境差,阻碍种养的因素很多,效率不高。还有出现劳动力断层问题。如何综合多种要素,探索农业农村的资源利用,特别是宅基地和耕地的利用。如果不能把那些丧失部分甚至全部劳动能力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想共同致富是很难的。

 

如何在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我们联合会的组织角色要不要有所转换?农户只是种地的主体吗?这个角色得转换。不是所有人都要务农,因为有的农户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应该是有劳动能力的,具备一定生产工具的,劳动效率比较高的这部分农户可以继续务农。劳动能力差的可以参与我们镇联合会向下和向上的业务工作,同时也可以在我们托管的产业园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另外一个角色转化,就是联合会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我们现在的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已经组织好了,下部也有市场了。那我们的角色是不是可以继续转换?更多地在生产层面上拓展,做好种养生产,把农户换出来,你来做我们联合会的工作人员,我们到你们那里去作种植者和生产经营者?另外就是联合会要做产业经营,还要做好经营信息的沟通等等。

 

如何解决农户闲置资金利用的问题?

我想到可以做短期投资,甚至可以叫做投资拼多多模式。比如说我们需要大流量的买货,要300万元。那我要把我们各村的网网格长、网格员叫到一起,问大家谁有闲置资金能投入。我的根底是啥?是全镇的农户。大家把订单都集中在联合会了,他家要一吨,你家要两吨,共同形成了一个确定的数。这就没风险,拿回来肯定能分下去,钱肯定能收回来。但是现在需要300万现钱去把这批货拉回来。这样我就可以做短期筹资。每个人出点钱,都登记上,等我拉货回来再分下去,产生的净利润的2%,给这些短期筹款的人,剩下的98%,再按照各家的购买量去分。

 

如何解决镇村经营性资产效率低的问题?

这需要建设好职业管理人团队,靠人的能力做好资源、资产的经营。只要把有关制度制定好,人培养好,让人、制度组成的团队去运作资源和资产,,把扶贫收益金返还了,让村集体增收了,合作事业转起来了,农户有活干了,有分红了,联合会也获利了,这就成功了。镇联合会是一个公益性组织,不需要有多大的利润,但是又一定要站得稳,站得久,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的一个重点。

 

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最近联合会开始尝试健康互助,保险互助,但是保险互助因为涉及某些政策,并没有具体实施。我们现在也在探索村庄的养老服务。我们内蒙古自治区10年前发起过10个全覆盖的社会建设行动,交通、水利、办公场所、文化场所都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行动之前,一个行政村的办公室也有10间平房,之后全变成楼房了。办公室一下子增长了一倍多,现在还有很多房子闲置着。但是村里又有很多鳏寡孤独。每年一卡通上国家给他的扶持资金要过万元。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服务,没人照顾。我们能不能将这些老人带到这些闲置房里来做照顾服务?这个一卡通就能够维系她一年的照顾费。同时联合会流转他的土地,将土地的增值也给他再贴进去。这样养老与生产两头兼顾两头搞活了。所以,市场拓展、市场经营是要将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农户养老的需要考虑在内的。

 

5.探索终极“组织—服务”模式

乡镇一级的农民合作组织,如何做到姓农为农务农?我们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以三年实践回答了这个基本问题。全镇小农户都参加了联合会,联合会与村集体紧密合作,在镇域范围,实现了满足全镇小农户需求的无死角、无遗漏的全方位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推动和提升了全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联合会未来怎么做?用理事长曹国利的话来说,所有的一切还是要落实在“做组织”和“做服务”上。组织、组织、再组织,服务、服务、再服务。服务的组织化,组织的服务化,应该成为联合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向。其中的做法或者模式,得慢慢探索研究。

 

刘丛威口述 杨团整理

 

二、讨论

 

(一)党建联合体与产业联合体一体推进、融合发展

 

习主席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谈到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要求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

 

内蒙赤峰市组织部在此之后提出,赤峰要建立党建联合体,要与产业联合体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党组织重在组织联结、促进和保障产业联合体内部形成稳定的契约联结,支持其更好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发展,共享利益和抵御风险。但是,如何解决两个联合体的组织联结机制的问题,以达到目的,需要寻找解决的路径。

 

经棚镇作为赤峰市委组织部党建融合的试点单位,重点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一体的机制。在试验中,他们将党关于乡村振兴的使命和责任内化到以镇联合会为枢纽的党建联合体工作机制中,破解了隶属限制,条块分割,部门利益,推诿拖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固疾,找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与基层组织与农户利益衔接的有机结合点,促推了党建和业务走向深度融合。

 

他们的做法是:

1.党建引领 共建载体

由上级党委主导、组织部门协调、经棚镇党委发起,联合市级涉农部门3家党组织和旗直涉农部门21家党组织,以及13个村级党支部,建立了非建制性的“经棚镇农业发展区域联合党委”。后来,不仅一线的所有涉农政府部门的党支部都参加了,工青妇等部门的党支部也积极要求加入,经棚镇联合党委发展到拥有47家党支部成员了。联合党委制定了党组织联建工作规则,选了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主要负责协调联合党委成员单位涉农业务的对接工作。于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党组织融合联建的党建平台,成为了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与农村基层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对接平台。组织资源共享带动了行政资源共享。联合党委形成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工作机制,需求方党支部与供给方党支部分别形成需求清单与供给清单,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对接。这就将基层需求与上层资源的梗阻打通了,也让以需求定供给的国家资源配置渠道畅通了。

 

2.镇联合会担当工作枢纽

联合党委的办公室设在镇级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这让镇联合会成为供需连接的载体和平台。各部门分别领衔的国家各类项目、资源,政策由此通过镇联合会的管道得以快速落实到镇和村。例如旗委农牧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委托镇联合会执行。镇联合会就组织农机手并规划服务线路,通过村委会动员农户与镇联合会签订代耕代收合同,还将政府补贴的基金分给村民和村集体,实现了机手、村委、农户、联合会四赢的格局。农户对村集体和镇联合会建立了信任,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增强了信心。

 

可以说,镇联合会成为纠正上下脱节体制的一把钥匙,起到了将党的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枢纽作用。

 

(二)搭建“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增收增效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国家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服务组织,推动资源共享,规范行业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服务带动能力,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农业农村部在2020年,面向全国征集遴选了第二批24个典型案例。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就是这24个典型之一。  

 

经棚镇联合会建立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个方面“三位一体”的综合社会化服务平台,立体化、全方位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自2019年以来,镇联合会共为农户代耕代收农作物32.4万亩,复耕弃耕土地5.2万亩,实现了全镇可耕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镇联合会集中组织农机手、农用机械,成立“联合会机耕队”为域内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机耕作业的同时为农户集中团购质优价低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2、探索创新服务方式。

为让小农户普遍受益,他们将农户种植成本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亩均减少投入45元,通过机耕队作业降低市场服务价格,致使亩均减少投入20元,又将政府补给机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发给小农户,每亩 25元,综合降低成本亩均90元。自2019年至今,仅此一项服务措施,就让镇联合会的5600户会员每年户均增收3800元。

 

3、努力培育服务组织。

他们将联合会麾下管理的机耕队按照生产环节分解为耕地机械、播种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除草专业机械、胶轮大型联合机械等更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小队,以“流水线”型的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为了加强对农户的生产购销服务,完善了镇级基层供销社的功能,建立了专门从事消费品和农产品购销的超市。

 

经棚镇前党委书记李旭东说:“集中、集聚、集约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是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增收的引擎!”而镇联合会为现代化生产方式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镇村一体化服务网络带动村集体和小农户走向利益共同体

 

乡村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在县域内统筹资源和产业,探索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的格局。注重联农带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是国家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提出的方向性要求。

 

县乡村如何形成层级分工、布局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这是能否形成联农带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重点之一。这在方面,经棚镇联合会的探索主要是:

 

1、建立镇村一体的服务网络。

12个行政村的村级服务站和144个村组,632个网格共同构成遍布全镇的网络节点。镇联合会和村集体共建村级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形成农资、消费品、农产品购销上统合与分销的业务体系,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金融合作形成相互贯通相互支持的经营制度。

 

2、支持村集体带动小农户走向共建共赢。

镇联合会理解村集体的难处,通过建网络、托管土地和项目的多种方式为村集体增收获利。财政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金本来是补给执行机构和农机手的。镇联合会认为要这项服务是为了小农户的,要让小农户都参与,就要增强村集体的带动力量,所以他们经与政府有关部门交涉,将基金的九成都用来发给小农户和村集体了。据我们调查,该镇多数村集体的收益都是依靠与镇联合会的合作得到的。

 

3、建立各主体间的分配机制

将服务站的销售利润在镇联合会、村服务站、网格员网格长、农户四个主体之间分配,其间,给农户按交易量分配的分成比例高达4成,而出力最大,负担最重的镇联合会在分成中只占23%,将够汽油费。镇联合会的人工成本、设施设备成本都不在核算之内。村集体的成本都在核算之内,利润分成比例是22%。显然,这是镇联合会为放大服务价值,为推动村集体带动小农户而有意让利的。

 

镇村一体的服务网络是镇联合会的组织机制,对村集体的支持和服务是对合作伙伴的扶持机制,对自己和村内主体分配的是共享机制。小农户得利源于政策红利和镇联合会的让利。镇联合会依靠这几种机制紧密联系农户,实现了直接触底服务,不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了互信,树立了竭诚为小农户为村集体服务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品牌形象,也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作风改变和服务延伸。

 

(四)培育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创新创业的专职团队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工作队伍到底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并不明确。我们的理解是,政府部门下属的这支队伍是类似过去“七站八所”的事业单位,只是需要改建重建;民间的这支队伍则应该是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

 

这个群体从哪里来?经费资源由谁供给?为谁服务,如何服务?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绕不过去的问题。

经棚镇联合会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创新。他们的做法是:

 

1、在农禾之家的支持下,镇联合会在筹备期时就建立了全部是大学毕业生的青年工作队,参与各项工作。四年下来,当时招募的本县3名大学生都留在镇联合会,而且都成为中层骨干。

 

2、镇联合会招募返乡、入乡、在乡的三类人参加专职工作团队。历经4年,这支团队已经发展到80多人,其中大中专学生占到一半的比例。他们确实已经长为扎根乡村为农服务的新青年。

 

  3、这支团队的经费资源供给完全依靠镇联合会的服务收益,这在全国所有农民合作组织当中是很罕见的。服务收益分几个部分。主要部分来自镇联合会自办的超市的利润;其次是接受政府项目例如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的服务费;再次是农资购销利润;还有来自接受托管项目的托管费等等。镇联合会并没有把这些收益都用于养自己的团队,而是始终坚持成本化运作,把过了盈余平衡点的所有利润都让利给农户和村集体。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为农服务的非营利社团组织,为农服务是自己的责任和本分,能让农户和村集体得到更多的利益是自己的光荣和骄傲。

 

4、镇联合会的带头人,理事长曹国利是克旗的一名企业家,十多年前就在经棚镇永胜村做合作社理事长,参加农禾之家后去过台湾地区访问农会,回来后就说,我要做中国式的综合农协。2011年,他就开始在永胜村合作社筹划成立综合新农协。2018年,他和镇党委书记李旭东到北京农禾之家商讨加入百乡工程项目,做第一个试点乡镇。在成立和运营经棚镇联合会这件事情上他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曹国利还将他一手带出来的青年人刘从威从永胜村合作社带进了镇联合会。如今,这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镇联合会的总干事,还带领了一支团队开创了托管项目的业务经营领域,对寄托着镇联合会的未来发展愿景进行一番新的探索。

 

经棚镇联合会之所以成立专职的总干事团队,是为了给全镇小农户和村集体提供所需要的三位一体甚至四位一体的有效的综合服务。但现实的情况是,行政村的规模不够大,只在村一级提供这样的综合性服务无法具备经济可持续性。而如果在乡镇一级建立数量众多的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或者联合会,又只是很少几个的同类这样合作社头头的联合,并不能覆盖广大农户,又如何能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和利益纽带?可见,仅仅有足够数量的规模之外这一要素还不够,联合会还需要考虑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式。再有,很多乡镇联合社(或联合会)的工作量与可掌控的资源不相匹配,特别在与适当的人力资源匹配上普遍存在问题,工资无来源,经常发不出,人员无法稳定,也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这些普遍存在的难题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经棚镇联合会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们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他们将组织规模、组织结构和专职团队作为农民合作组织系统的关键三要素,在组建总干事团队的过程中予以统筹规划,一体设计,落地执行。可见,农民合作组织要解决专职人员问题,解决与小农户利益紧密连接问题,就需要先有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思路,要考虑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求获得整体性的持久效益。这是经棚镇联合会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值得后来者很好地学习借鉴。

经棚镇联合会的出现绝非偶然,他们为建立这支为农服务优秀团队的过程也并非一朝一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心者们可以从前面刘从威总干事的介绍中细细琢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挑战还在前面。  

杨团执笔

排版:丘雪

 

 
 
 
 

 推荐阅读

 
 
 
 

 

1.专栏|杨团: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开幕词

2.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四期成功举办

3.徐祥临|“经棚探路”点评01:经棚镇农业发展联合会——镇域农民综合合作社体系初探

4.杨团|“经棚探路”点评02:经棚镇联合会——乡镇范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新型主体

5.王曙光|“经棚探路”点评03:探索新时代系统解决小农经济发展困境的方案——经棚镇农业发展联合会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6.江宇|“经棚探路”点评04:“三新”思想下小农经济生产关系变革的思考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

如需转载此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