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仪陇做法”04托管平台赋能合作社,组建县联社促推产业发展——仪陇协会农村发展部为农服务故事

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材料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南,依照论坛举办顺序,逐一整理每期论坛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材料,分析和揭示故事背后的机理和机制,以帮助读者在遇到同类事情或问题时能够提升认识,有所借鉴。本年度论坛计划举办六期论坛。点击查看六期简介


本期专栏计划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五期“仪陇做法”为主题,共发布六篇文章。


本专栏其他文章请看推荐阅读。


第五期:仪陇做法

第一篇  

乡村振兴组织创新: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经验

第二篇

信用合作到产业合作 培育村社主体能力——仪陇县观音庵合作社故事

第三篇 

组织起来 养牛技术加理财推动产业兴旺——仪陇县家庭农场故事

第四篇 

托管平台赋能合作社,组建县联社促推产业发展——仪陇协会农村发展部为农服务故事

第五篇

 “仪陇做法”问答选编

第六篇 

仪陇做法:教育与陪伴,持续赋能乡村农民合作组织


“仪陇做法” 第四篇


托管平台赋能合作社,组建县联社促推产业发展——仪陇协会农村发展部为农服务故事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

综合农协研究组


【摘要】: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一家长期从事扶贫小额贷款的公益性社团。他们先是孵化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后是组建专事养牛产业的县级合作社联合社,始终追求以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和技术服务为工具,推动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促进所有农户尤其大户小户之间的相互服务、相互协作,促进县域形成更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多中心治理结构,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社区振兴实现农户的创富和共富。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  内聚力  技术服务  金融服务  教育服务


晏军明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五期“仪陇做法”(2021年10月24日)上讲演


一、故事


我是晏军明,是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农村发展部副部长兼仪陇县养牛联合社理事,我从事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工作近30年,自2004年到仪陇县乡村协会农村发展部工作。


我们农村发展部核心工作是两项:孵化陪伴小农户为主体的合作社,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养牛大户规范成长。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人为中心。工作的抓手,一个是农村金融,一个是技术服务。农村金融,对于村级合作社是合作社互助金融、对于养牛户就是产业金融。技术服务主要是为养牛户提供繁育保育技术。我们这些年比较突出的工作成效,一个是为村级合作社建立了资金托管服务和金融教育平台,另一个就是为返乡创业的养牛大户搭建技术培训、理财支持和组织建设的教育平台,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引导到建立县级养牛联合社,形成大户带小户的养牛产业体系。

我简要讲一讲我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


(一)建立资金托管和学习平台,扶助村级合作社健康成长


在2005年以前,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主要做小额贷款,在7个乡镇的协会分支机构店面里,做散户贷款。但是,对于农业产业的拉动效果和资金回收情况都不好。


2005年以后,我们协会工作的重要创新,是选择了一些村庄,帮助他们设立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户自己投钱入股,政府给予1:1的资金支持。我们的服务对象从散户扩大到聚集众多农户的村一级合作社,工作性质从直接贷款扩展为对我们孵化的村资金互助社贷款业务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原来认为,村社的钱是村民自己的,贷款也是他们自行决定的。他们是经济主体和经营主体,我们尊重和鼓励村民们加强自己的主体性就够了。后来发现不行,随着合作社互助资金总量和资产种类不断增大,问题越出越多。尤其严重的是,农民收了现金不记账、不入库,大量的资金在体外循环,时间一久,现金直接滚入新的贷款,让整盘经营账务都没法看了。可以说,我们亲手扶起来的资金互助社普遍存在财务做假账的现象。但是,协会只能做人才培训支持,一无权力二无手段,没办法监管合作社的账目收支,协会监督完全形同虚设,村社财务混乱的局面愈演愈烈,协会对此束手无策。


协会认识到,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老百姓自己入股的资金和政府支持的资金都会损失殆尽,所以在2013年下定决心,对协会孵化创办的21家合作社全面进行清理整顿。我们提出由协会建立村合作社的资金托管平台,合作社的资金交由协会平台进行托管服务,严格按照规则办事,保障互助资金安全的一整套设想。结果21家合作社中有13家自愿参加托管平台。自这一年起,协会与受托合作社在互助金融管理上开始了一种新方式的试验。


经过大约两三年,最终形成了运作娴熟、管理成熟的县村互助金融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结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现金管理。合作社必须每个月将现金存入银行,记好财务账。协会托管平台每个月要与合作社和银行对一次账,同时为合作社做月度账和月度财务核算对回收稽核其财务凭证。有了托管的权力和银行对账的手段,协会托管平台就能有效监管合作社月度互助基金、产业滚动基金发放了。

                                                   

[图1 仪陇协会下村培训农民合作社骨干 ]


这一套方法,规范了合作社财务核算管理,使合作社的财务、现金、核算、资产经营管理过程监管等等,统统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路。这确保了合作社互助资金的安全,基本杜绝了坏账,资金滚动起来了,利息增加了,入股的村民可以年年分红了,对合作社和村集体更加信任了。村民的信任又倒过来推动合作社持续为他们提供金融支持和生产服务,推动了合作社的成长。


协会的托管平台不仅做了资金托管,还组织月度评估和月度交流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完善合作社组织制度、管委会成员能力建设上不断发展。所以,互助资金的托管平台,同时成了进行金融教育和加强组织化的学习平台。这个支持合作社的平台后来又与养牛大户的学习平台融合,共同组成仪陇县群联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二)发挥金融效能,强化学习功能,推动养牛产业


2011年,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认为开展多年的小额信贷和村资金互助的农业产业促进效果仍不理想,希望找到更好发挥互助金融作用的途径,怎样以金融为工具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切实促进农户增收。通过与一些村合作社反复多次的讨论,产业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大家一致认为养猪业市场不稳定且易感染疫情,小家禽增收效果不好,本县种植业地理条件差,而牛不易生病,养殖方式比较粗放,牛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不大,本地山场广泛、植被丰富、撂荒土地多,综合这些条件,本地发展养牛业应该是有突出优势的。所以,大家都认可发展养牛业。


2014年,协会争取到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支持的产业发展公益项目,掌握产业滚动资金600万元。这笔产业滚动基金与合作社自有的互助基金成为两个资金池,分类管理,持续滚动服务于村内的生产与生活。产业基金的设立让协会的托管平台有了帮扶合作社更大空间。协会可以针对不同合作社、不同产业来选定产业基金支持的重点。协会拟定了产业滚动基金分期逐月偿还原则,期限针对不同产业的周期而定。产业滚动基金由村社使用管理,协会托管平台主要起到服务和监管村社两个基金,保障其可持续运行的作用。2011年到至今协会争取到招商局基金会90万元、香港施永青基金(北京代表处)支持农村社区发展资金400万元都是用于社区组织建设和产业推动发展。


协会用这笔产业滚动资金重点推动各合作社动员农户加入养殖母牛的产业项目,对参与的农户进行培训,并为农户提供每购买1头母牛6000元的无息滚动基金,由村社每月回收不低于200元的还款。这种管理方式帮助合作社逐步建立了产业滚动基金。目前13家中的9家合作社,已经累计了30万至70万不等的基金。


1.从失败中发现专业养牛技术是发展的症结

通过两年的推动,到2015年,协会托管的13家合作社,母牛圈存量达到三千余头。这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母牛空怀率高。原因在于本地的养牛产业技术配套能力存在短板,政府畜牧部门的技术员都做猪的配种,没有人会做牛的人工冻配。由于产业发展过快,配种技术跟不上,导致母牛空怀率高。这一现象表明,产业规模已经超越产业配套体系,出现了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但是,技术配套短板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被及时地认识清楚,反而被进一步加剧了,导致养牛户的巨大损失。2016年,四川省政府在川东北地区实施“母牛养殖扩容增量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定位是“扩容增量”,而不是建立产业的上下游配套,补上短板。农户养母牛下一头小牛,政府给3000元补助,当时这个项目交给协会执行。协会工作人员下户了解母牛生育小牛的情况,报给政府,政府给补助。有了政府政策的激励,基层干部为了完成项目要求、提高政绩,大量发动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养母牛,导致全县母牛产业就像雨后春笋般进一步膨胀。母牛养殖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大量资金投入了建牛圈,而且建圈没有规范,不少养牛户修建了不实用的“牛公馆”。产业规模扩大后,配种技术和饲养技术不到位这个产业配套短板,最终导致了整个产业的失败,九成的规模养殖户一夜回到了“解放前”,重新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行程。事后看,这个项目设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粗放性,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造成养牛户的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攻破牛的人工冻配改良的这个难题和短板,2015年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采取“养牛人走出去,专家教授请进来”的方式,保住了仪陇的养牛产业。2015年3月,协会带领一部分养牛大户和村合作社的养牛小农户代表到云南省国家种公牛场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彻底转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的养牛知识是“井底青蛙”,要掌握现代养牛产业体系,如牛的品种优劣、母牛改良、饲养管理、圈舍建设的实用性等等。大家还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发展养牛产业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考察回来后,县乡村发展协会牵头建立了养牛户的组织体系,于当年4月27日召开了“仪陇县养牛交流学习平台搭建会”,参会的有13家合作社养牛农户代表和全县大小养牛家庭以及乡镇村书记等,一共300多人,在会上建立了养牛学习交流平台微信群。


2019年,协会还专门聘请了安徽高级畜牧师邱德超来仪陇成立配种技术公司,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配种技术员,其中就有袁兆民,现在他们都成为县联合社配种技术团队的骨干。


[图2 外请专家为养牛技术服务团队现场授课 ]


由于产业规模一年年的不断扩大,政府也开始重视并与协会共同解决养牛产业生产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协会在合作社养牛产业基础上发起县养牛联合社,构建联合社内部的组织体系、内部成员服务体系、创建服务网点、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对成员进行教育培训。协会还向政府申请,由政府出资为县联合社聘请西南大学肉牛工程院反刍动物专家付树滨老师为顾问,长期帮助联合社提升科学养牛技能水平。在邱德超、付树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联合社的保育配种改良技术服务团队组建起来了。不仅如此,还建起了配种所必需冻精液储存站。邱老师来时,我们就在建储存站,只是不很规范。县联合社成立以后,付老师帮我们把关,提供信息,让我们采集国内外的优势冻精液。冻精液站才走上规范发展的路,2020年11月,仪陇县农牧局市县农牧局下文正式批准了这个站的。这类站都是需要经国家农业部认可的。全国只有河南、四川、云南、山东几地有这个站。当然,我们现在这个站的功能不完善,只能储存,不具备生产能力,要生产冻精液是需要要种公牛的。不过,建设这类技术服务站是政府的责任,协会等于帮助政府的农牧局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他们做不了,我们帮他们做成了。


2.解决养牛户资金短缺问题

除了养殖技术的瓶颈,养牛产业面临的另一瓶颈是资金问题。在2014年之前,农户是自己投资养牛,投资失败的风险完全自己承担,家庭资产较少的农户不敢投资养牛,而这部分农户正是需要养牛产业帮扶带动的群体。为了让养牛产业发挥带动小农户的效应,2014年县乡村发展协会把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支持的产业滚动资金,用于支持小农户,推动村合作社动员农户加入养殖母牛的产业项目。


3.多种方式培育养牛家庭农场

2015年是协会发展的一个拐点。当时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人逐渐增加,我们开始聚焦对返乡养牛的青年人,开展产业延伸培育和家庭农场孵化实践探索。


当时一家一户养牛、联合养牛、养商品牛、养肉牛,是包括我们协会干部在内都不懂的事情。但是我们因为是一家长期在农村第一线的农村发展机构,很清楚应该教育先导。2015年,协会创建养牛学习平台,每月一次,集中县域内自愿参加的回乡养牛农户在一起共同研讨:我们为什么回乡?为什么选择养牛?我们该怎么养牛?养牛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准确了解产业情况,我们汇总了120个家庭农场的养牛商业计划,结果让我们非常吃惊和痛心。每个养牛家庭在一、两年内全部都亏损20-40万元不等,无一例外。部分亏损农户放弃养牛又进城打工,部分留下来的养殖户还在不屈不挠尽最大努力在坚持。这让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协会认识到新兴的养牛产业是要依靠有闯劲敢于担当风险的青年农民冲在最前面的,但是这些返乡青年离开家乡、离开农业多年,如何帮助他们在新产业中扎根站稳,是需要周密筹划和努力实践的。青年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肯于学习,所以建好养牛学习平台,从他们的切身需要入手吸引他们来学习他们陌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经营能力十分重要。


[图3 仪陇协会为返乡养牛户搭建县级服务平台进行每月一次的培训 ]


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2016-2017年,协会以养牛服务平台为依托,开始了多管齐下的对养牛户的辅导培训和支持:


一是,聘请西南大学反刍动物专家团队在调研基础上针对仪陇养牛现状制定系列科学养牛知识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方式为养牛人补上科学肉牛饲养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主题包括:“肉牛营养与科学饲养管理”、“母牛饲养和繁殖管理”、“犊牛的饲养管理”、“牛只养殖疾病防治方案”、“提高牛只日增重从改善管理开始”、“饲料青贮与制作及母牛饲养产后保健的关联性”等。全年共计开展集中培训活动8次,累计参加培训的养牛家庭农场750人次。


二是,组织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片区、乡镇,分片区、分新老饲养农户对养牛农户开展饲养管理专业技术辅导与培训支持:针对养牛家庭日常饲养管理基本是家庭妇女开展分片区开展妇女饲养管理培训。专家团队在巡查养牛农场后提出了县域内养牛农户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牛只购买品种选购及应激处理问题;大量牛只产后配种难跟产犊、接生和产后母牛保健存在问题造成母牛产后配种难的问题;大量农户对于牛不怕冷,通风比保暖更重要牛怕湿的认知存在误区;饲料、酒糟霉变严重,青储饲料霉变一定要添加脱霉剂。全年有针对性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技术指导活动不计其数,快速提升养牛农户的饲养管理能力效果显著。


三是,帮扶起步阶段的农户。由于他们对养牛处于无知状态且养牛投资较大,出现家庭毁灭性经济风险概率很大,我们组织倡导推动有一定饲养经营管理能力的家庭农场主37人,帮扶自己周边新养牛农户(计划养牛农户和已经起步在一年内的养牛农户),从起步农户的养牛商业计划指导、到选址建场到购牛、到饲养管理全过程持续的一对一辅导支持。全年一对一辅导新养牛农户达到128户。一年来,县域内基本上扭转了上一周期每一户新养牛农户都严重亏损三至四年的状况,降低了新起步养牛农户起步阶段风险,促进了新回乡养牛农户投资养牛产业积极性的大增,他们回得来,立得住、成长较快,促进了县域内养牛产业快速成长发展。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一对一辅导促进就近同产业农户的互助与互信,促进和提升了联合社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是,聘请专家对联合社的配种接生母牛保育技术服务团队反复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训练,强力推进技术服务团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采取每月都组织专业技术专家到现场,结合实际现场进行辅导培训训练。一方面为技术服务团队人员补上理论知识短板;另一方面带领技术人员针对问题进行辅导和技术操作指导,快速提升初学者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


五是,协会金融服务部指导养牛大户建立家庭农场财务体系,辅导家庭理财。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他们做每月的流水账和月度家庭农场财务核算,制定家庭农场商业计划,推动大家去学习思考理财、金融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做好养牛家庭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目标,建立量入为出的家庭理财观念做到心中有数,杜绝以赊销方式盲目经营的做法。与此同时,协会还帮助他们对接农业银行产业发展授信资金、帮助农户提供购销需求服务。截止2018年底,100多户还在孵化培育阶段的养牛大户基本进入盈亏平衡阶段,2019年开始盈利。到现在,90多户养牛大户的大部分已经成长为规范的家庭农场。


[图4 仪陇养牛大户的育肥牛农场 ]


协会针对这些返乡青年养牛户的理财教育,是与对其生产过程的帮助支持连在一起的。从他们买牛开始,粪便处理(帮助添置干湿分离机)、定制饲料、常规药品、优质冻精液的统一采购、母牛配种改良、犊牛、育肥牛、销售的全过程,协会都介入指导。


这些融汇了经济、组织、技术、观念和行为的学习型教育方式让投身养牛业的返乡青年们快速成长起来,激发了他们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的精神气质,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意识,这让后来的组建县联合社,联合购销农资、大户为小户一对一指导帮助等等就水到渠成了。


4.多种方式推动养牛大户带动小户一起成长

协会将养牛大户视为仪陇养牛产业的先锋队,先锋队很重要,但是养牛产业要发展,一定要大家一起干,建立产业上下游的协作互助关系。大户和小户在养牛业上有着天然的产业链上的互助关系。养牛大户主要做育肥牛,而育肥的架子牛就来自养母牛的小户生产的犊牛。如果本地犊牛不在给本地育肥,那么,小农户只能低价将犊牛卖给外部市场,大农户只能高价从外部市场买进架子牛,这一买一卖,一头牛就被外部市场赚取了2、3千元。所以,大、小农户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只有互助才能创富和共富。


现在,在协会的支持下,仪陇的大农户起码带起了本地1/3的中小户,虽然本地产的犊牛距离供给本地架子牛育肥还有一大半的缺口,不过,这个方向,即仪陇要形成自己的母牛-犊牛-架子育肥牛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链,是确定无疑了。 


怎样推动养牛大户带动养牛小户一起发展,协会分别不同情况,推动了四类服务。


首先是配种服务。所有养母牛的小户,都需要配种服务。前面说过,协会较早就认识到这是关乎养牛产业发展和和可持续的关键技术,所以早就动手培育技术人才,2020年成立县联合社就将所有配种人员组成了专门的技术团队。


其次是饲养技术。养5头牛以下的户,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养牛主要是放养,但是养5头上到十几头的户,一般就要圈养。以前养耕牛随便养,现在养肉牛,饲养方式、饲料等等就有个技术含量,这就需要大农户给小农户传授饲养技术。我们要求所有的大农户都要分区分片带动自己周边的小农户,从帮他们引种开始,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饲养。每一个月每个片区都要将大小农户组织在一起进行技术交流活动,由大农户给小农户讲饲养技术。现在,90多户大农户平均都带动了3至40户的小农户,起码带起了3600多户。


[图5 仪陇县养牛联合社网点和成员分布图]


三是金融理财教育。协会组织人员每月到片区去做1-2次养牛大户的金融理财培训,同时,我们也通知协会的扶贫小贷户也参加这个培训,逐渐的,460多户扶贫小贷户当中有180多户到200户的小农也加入了养牛的队伍,也参加了技术交流。


四是犊牛交易的服务。将母牛产犊牛的信息传递给生产育肥牛的大户,主要是配种的技术团队去做的。他们对信息掌握得最准确,就会向大户提供,大户就去小户对接。


小户将犊牛卖给大户,最重要的是价格如何确定,以及有没有监督。过去大都是估算的。协会觉得这样是欺负小农户,就根据多年经验提出,犊牛价格是35元到40元一斤,并且在犊牛买卖中起到监督作用。


我们在各类交流培训会上讲,理财诚信就要从这方面做起。并且用网上的市价格要求大家遵守。大家都相信县联合社,只要县联合社出面,大家都没得话说。现在大户和小户在价格上达成了共识,互信的机制基本形成了。


总之,协会搭建的平台不仅有资金托管功能,还有培育人才、服务引导、强化组织等多功能,成为陪伴大小农户、村合作社和县联合社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设施。


(三)成功组建县养牛联合社


仪陇县以前是一个不养殖肉牛的贫困县,现在已经搭建了肉牛产业的基础,2020年5月底,协会孵化培育并且发起的县级群联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联合社正式注册。

前面说到,协会是最早介入仪陇养牛业的组织机构,从2012年、2013年协会发觉养牛很可能成为仪陇未来的优势农产业,就介入了。自2015年以后,协会集中精力孵化返乡养牛的创业青年,以大户带动规模化育肥牛与小户养母牛产犊牛相配伍,这条路子现在看是走对了。在协会和广大养牛户的努力下,2018年仪陇养牛业出现转机,2019年协会在推动配种技术进养牛户上有比较大的进步,这时候协会就开始考虑成立县一级的养牛联合社了。


但是,养牛户并没有成立组织的突出意愿。2020年疫情期间,当看到我们培育起来的养牛户在饲料购进、技术服务上出现互相打斗、冲击的问题时,协会内部反复讨论,最后统一认识,就是协会需要站出来领办农民养牛联合社。在疫情居家的几个月时间里,协会工作人员通过养牛微信群,与养牛户讨论创建县联合社。最终商定联合社的发起方式是:协会以机构成员身份投入50万元资金,有12家农民合作社、39家养牛大户(其中大部分注册了家庭农场)参加县联合社创建。


2021年6月10日,县联合社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出了5人理事会,组建了秘书处,下设技术服务、购销服务和金融服务3个部门。


2021年8月,协会进行战略转型,将涉农业务转移至县联合社,协会除去助学项目部之外,工作人员全部转入县联合社,成为县联合社的工作团队。


[图6 仪陇养牛联合社治理架构图 ]


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定制饲料购销

养牛户特别是养牛大户的重要生产资料就是饲料。牛饲料有粗饲料(主要是饲草)和精饲料两种,精饲料要在市场上购买,配方不同,质量不同。为了提高农户养牛的经济效益,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县联合社统一定制饲料。由西南大学的付老师出配方,我们统一收集农户的需求,形成规模订单,要求饲料公司根据配方加工。定制饲料的价格比市场价每吨便宜300元钱。定制饲料的使用效果也好,牛吃了定制饲料出肉率也比一般的高5-20%,提升了育肥牛的价格。现在市场价是17元一斤,联合社用定制饲料养的牛每斤售价能高出3毛到5毛。


效果出来了,大家就愿意购买,联合购销的效率也提高了。县联合社成员自愿参加定制饲料购进的农户逐月增加,现在每月生产和配送量达100吨左右,自去年6月以来总量已达528吨。


我们还利用联合购销在社员中做了二次分配。定制饲料的进价是每吨3210元,我们的售价是3520元。当中310块钱的差价减去运输成本大约150-180元之间,那么一吨饲料有120元钱到140元钱之间的利润空间。再扣除我们的服务成本,剩余的部分除去三金提留的结余,就根据社员户购买饲料的交易量实行二次返利分成。


2、建设养牛专属商城

在中牟公司的支持下,县联合社上了大数据平台。其中建立了联合社的内部网站叫专属商城。养牛户可以在商场上选购饲料、药品、冻精液等等。以往定制饲料,每个片区的网点工作人员,要向农户收集需求信息上报联合社,联合社统一需求,制作订单对接饲料公司。现在每个养牛户的手机上装个APP,用微信下单各自的需求,收集信息的程序就简化了,后边的途径将逐步想办法完善。兽药等等也是这样,微信下单,统一采购。2022年春节后专属商城就启用了。统一采购的饲料、药品等如何分销配送到户?我们是在货车帮里面叫网约车,将货品配送到4个片区8个网点。农户再到网点取货。


3、贷款和授信

养牛是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无论买牛、买饲料、药品、冻精液等都需要资金,养牛户常常要贷款。所以,金融服务是养牛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服务。协会在支持养牛业的资金供给方面,采取了三种渠道。一是运用协会自身积累的扶贫小贷资金和长年建立的服务网点直接为养牛农户提供应急产业贷款、饲料购进贷款、养牛搭桥贷款等等,年直接贷款规模1200多万左右;二是将小母牛项目的公益产业基金划给合作社常年滚动使用、由协会托管其财务;三是协会与农业银行合作,为养牛大户对接低息无担保产业发展贷款授信。第一期2018-2020授信额度达2000多万元。


2021年8月,协会将涉农业务全面转入县联合社,上述的三种业务也都转给了县联合社的金融服务部。现在,这三种为养牛户服务的金融业务都发展良好。例如,授信工作自县联合社接手以来,3个多月就有45户养牛大户通过了授信,得到农业银行约1300万元的贴息贷款。不仅大农户,协会长期扶持的扶贫小贷户也能受益,他们不但能从第一种渠道中得到协会小贷资金最高3万元的养牛贷款,还能从授信中得到超过3万元的农行低息贷款。农行根据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和养牛规模贴息,农户拿着结息单到农业局去兑现,1万元贷款贴息300元。而到养牛户家庭调查、核实,形成授信名单等工作都是我们工作人员为主去做的。


(四)进一步发展的打算

目前,县联合社工作团队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协会长期做小额贷款的稳定收入,以及协会申请政府、公益机构支持的项目资金,来自在养牛的饲料、药品等联合购销收益的还很少,但是这部分未来一定能发展起来,包括为农业银行做“过桥贷款”,农行已经明确表示了要给一定的工作补贴。


在金融服务方面,养牛产业做大以后对资金量的需求扩大,仅仅依靠农行是不够的。我们准备向政府申请养牛产业批发资金,将我们为农户做金融服务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释放出来,以远低于小额信贷的利息和更加周到方便的服务,为养牛户创利,为政府分忧,为仪陇养牛业走向现代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除了金融服务,在养牛产业上,还有本地犊牛不适应育肥牛需求的问题、粗饲料即饲草种植效率问题、药品和医生问题以及环保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如何动员更多的小农户养母牛,让本地的犊牛和育肥牛达到基本均衡。这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产业培育时期。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着手在解决中。2021年11月份,我们引进了一家种草公司,不要求他在仪陇种草,只引进技术,请他辅导我们的家庭农场种什么草,怎样种草效益最高。药品公司我们已经引进了他们的技术、药品和仪器,公司派出畜牧医师给我们做培训,支持预防疾病。特别是西南大学肉牛工程院已经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基地,在我们这里扎下根了。


县联合社已经成为仪陇县养牛业的龙头了。到2021年底,县联合社母牛年末圈存3000头,育肥牛年末圈存6000头以上;全年销售牛只15000头,销售产值达2.7亿元。联合社带动支持服务辐射新养牛农户、小养牛农户的成长发展,带动县域内养牛产业整体发展。县域内新起步和小养牛农户年末圈存母牛2万头以上,架子育肥牛圈存2万头以上;年度销售牛只在近2万头;销售产值在3亿元以上。目前仪陇养牛业还很稚嫩,但是已经打下了良性成长的坚实基础。


县养牛联合社的成功组建是协会20多年工作厚积薄发的结果。从2013年到2020年,协会针对养牛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教育工作,始终贯穿在小额贷款、互助金融、组织建设和养牛产业扶持过程当中,是协会的农民教育和组织建设搭建了县联合社,是县联合社搭建了产业培育的平台,是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养牛关联企业、农业银行,大数据公司等等国家力量和社会各界力量都来到这个产业平台上支持发展,才让仪陇养牛业成长性良好,比较快地达到快速增长的拐点。协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撬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全县养牛产业的壮大发展,让这个能量加速度扩大,这让我们深感欣慰。


(晏军明口述  杨团、郭静整理)


二、讨论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组织方式。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规模小、合作内容少,大多数农民合作组织,只提供农资集中采购服务和技术指导,不少合作社实际上徒有其名的“空壳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长,需要有效运行、切实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方面发挥作用,才能对农民有吸引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探索需要破解制约农业专业合作社成长的瓶颈问题。仪陇县养牛联合社是一个有效运行、切实发挥作用的县域农民合作组织,其经验值得探讨总结。


(一)合作社的服务有实效


仪陇县养牛联合社能够有效运行,在于提供了能够帮助农民的教育、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这三项服务找准并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痛点”和短板。仪陇县养牛联合社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先有三项服务体系,才有联合社,联合社是农民教育、小农户金融服务和养牛技术三项服务体系发展的组织化成果。


仪陇县养牛联合社,是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孵化出的一个专业合作社。三项服务体系,是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长期探索,找到了有效给农民赋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一个社会组织,长期从事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小额信贷服务和社区互助基金服务。在农民教育方面,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通过长期开展在乡村小学的学生志愿者、事实孤儿关爱陪伴项目、对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互联网教育等项目,培养形成了一支农民教育团队和工作模式。这支队伍和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经验,熟悉农民的思想意识,能够设计开发和组织起针对性强、让农民“解渴”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农户资金服务方面,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经历多年探索,付出不少成长代价,摸准了农业金融服务的盲区、短板和痛点,形成了一套农业产业金融经营服务与风险控制工作流程,实现了小农户和专业农户产业金融收支循环正常的可持续运转。


养牛技术服务,则是近年来探索形成的一套科学水平较高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导向下,不少返乡农民选择投资养牛,但是传统散养方式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策略,产量大量增长,导致很多养殖户亏损了多年积累的家庭资产。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总结养牛业严重挫折的教训,找到症结,外联邀请技术专家,解决了技术瓶颈,并且探索建立了技术服务网络。

在建立了农民教育、小农户金融服务和养牛技术三项服务体系后,县养牛联合社可谓水到渠成,具备了可持续性,避免成为“空壳社”,是推动仪陇县养牛产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组织化平台。


(二)三项服务的相互嵌入和相互支撑


仪陇县养牛联合社的三项服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嵌入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服务体系的架构,实现了“惠而不贵”,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少而服务效果好,提高了每项服务的实效。


联合社的教育服务,除了对于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的专门培训活动之外,主要形式是融入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之中。在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融入了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观念的教育内容。这样,教育的提供者,不再局限于专职的培训人员,而主要是合作社的多层次骨干,他们把相关内容持续反复地、以生活化的语言因而有效地传达到身边的农户。


联合社的技术服务,不是商业性的技术服务,除了核心专业性技术收费之外,技术服务与教育服务融合,使养殖户能够了解养牛的基础性专业知识,掌握一般性养殖科学技术,这样才能保障产品的品质。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是联合社的农业产业金融防风险的一个措施保障。技术骨干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指导小养殖户做家庭财务规划,他们从养殖技术方面监督养殖过程,也就是对农户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


联合社的金融服务,其相关规范和要求,提高了融资养殖户管理生产资金的思想观念和能力,发挥了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和小农户创收的效果。金融服务,解决了小农户创业的最大难点,提高了小农户有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互融合的三项服务,使联合社具备了一个稳固的组织基础,为当前的养牛业发展提供了“三角支撑”,同时联合社也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一组织基础可以服务于未来的农业产业多样化和转型升级。


(三)县级合作的带动效应、规模效应、规范效应


县级合作的组织架构和合作层级,有利于提高养牛联合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功能。


一是合作网络形成了大户带小户的生产-服务的分工结构。养牛大户作为合作社的骨干,与小养殖户建立了生产上下游合作-技术服务的关系。小养殖户无需直接面对市场,得到养牛大户的技术扶持和市场保护,降低了市场风险导致小户返贫的可能性;同时,发挥小户便于精细化养殖的优势,保障养殖质量,分担了养牛大户的成本和部分经济风险。合作生产网络,是互利双赢的经营模式。


二是县域合作有利于提高合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作为县域专业合作社,养牛联合社具有规模效应,可以打造出市场知名度、信誉度的品牌效应,因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高。县级合作网络,可整合的内部资源多,可承接的外部资源大,可服务的农户多,可提供的服务内容多。合作层级高的优点,还突出表现在金融服务的规范性有效性方面。小额贷款和村互助基金等农村金融服务形式,存在着资金不良率高和不能较好发挥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创收作用等痛点问题。在县级养牛合作网络中,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骨干的工作辐射面,不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是按照生产分工合作关系建立的,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合作网络,有利于摆脱乡村熟人社会的牵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去存在的“逆控制”现象,金融服务的规范度高,找到了农村产业金融风险控制的策略措施,为合作社金融服务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基础。


(四)多中心合作网络的低成本、高韧性


合作组织的治理结构,应不同于公司制的单中心层级结构,但是合作成员的集体权利制,特别是大型合作组织,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活动的需要。仪陇县养牛联合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多中心的合作网络,合作事务主要放在各片区技术骨干层次,片区负责人的利益与其指导服务的合作社成员是合作共赢的。联合社层面的职责主要是制定规则、联系对接外部资源、培训和监督片区负责人,对专职管理人员的需求小,联合社的自运营成本低,容易实现自给自足,增强了组织的可持续性。多中心的治理结构,避免了单中心结构过度依赖中心人员和辐射面较小等弊端,更有利于发挥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养殖技术标准能够得到较好落实,责任和风险共担,抗风险的韧性较高。


(郭静执笔

  排版:丘雪 


 推荐阅读


1.专栏 | 杨团: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开幕词

2.专家点评 | “仪陇做法”01从恰亚诺夫的“差异化最优规模”理论看四川仪陇县牛民专业合作社

3.专家点评 | “仪陇做法” 02乡村合作组织永远不要忘记初衷

4.专家点评 | “仪陇做法” 03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组织农民赋权赋能,形成治理共同体

5.专家点评 | “仪陇做法”04公益组织培育农民合作组织 助力乡村振兴

6.专栏|“仪陇做法”01乡村振兴组织创新: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经验

7.专栏|“仪陇做法”02信用合作到产业合作 培育村社主体能力——仪陇县观音庵合作社故事

8.专栏|“仪陇做法”03组织起来 养牛技术加理财推动产业兴旺——仪陇县家庭农场故事

9.专栏|“仪陇做法”05问答选编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

如引用此文内容,请标明源于“农禾之家探路者论坛仪陇做法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