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乡村发展之路”04 村宿培育妇女管家 兴办民宿融合城乡——涞水县南峪村妇女管家做民宿主的故事

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材料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南,依照论坛举办顺序,逐一整理每期论坛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材料,分析和揭示故事背后的机理和机制,以帮助读者在遇到同类事情或问题时能够提升认识,有所借鉴。

 

本期专栏计划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二期“乡村发展之路”为主题,共发布六篇文章。

 

 
 
 
 

“乡村发展之路” 第四篇

 
 
 
 

 

村宿培育妇女管家  兴办民宿融合城乡

——涞水县南峪村妇女管家做民宿主的故事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

综合农协研究组

 

【摘要】南峪村妇女李金华讲述她如何从外出北京区域打工回来在“麻麻花的山坡”旅游合作社接受培训当乡村民宅旅游服务“管家”,以及如何自己创业开办民宿经营活动的故事和个人感受。农禾之家研究组对李金华故事的引申讨论。

 

【关键词】 返乡创业;乡村民宿 ;妇女就业 ;技能提升

 

 
 
 
 

一、故事

 
 
 
 

 

李金华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二期“乡村发展之路”(2021年7月25日)上讲演

 

 

(一)我的家

 

我叫李金华,是河北涞水南峪村的村民。我以前在北京打工 7、8 年,一个月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都路过咱村里办的民宿“麻麻花的山坡”。看到我们妇女姊妹当民宿上班,当管家,就感觉我要也有这么一个工作该多好。不用离家,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挣到零花钱。我跟老公商量,老公也支持。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辞职回家了。

 

我家 5 口人。公公 78 岁,公公放十来只羊。婆婆76岁,婆婆装了心脏支架,婆婆在地里拔拔草,喂鸡喂鹅干点轻活儿。种的一点玉米都当饲料了。我和我老公,还有儿子。老公干旅游服务工作,每天早上走,晚上回家。儿子 27 岁,大学毕业两年了,学动漫设计,现在北京的公司上班。

 

李金华夫妇

 

李金华的婆婆和公公

 

 

(二)我学当“麻麻花”的管家

 

我是 2018 年 9 月回村的。回来正赶上“麻麻花”招收第三批管家,我就报了名。被录取后培训一个月,然后上岗。这一个月学了很多知识,尤其做菜。特别是土豆、白菜最普通的菜,经老师一培训,就变成了“麻麻花”的重要美食。要是不培训,我根本不知道这太普通的两种菜能做出花儿来。

 

其实,我在北京打工就是当厨师,做过很多菜。但是炒土豆丝跟炒白菜,几乎没有客人会点这道菜。而我们从小就吃这两种菜,也没感觉能做出啥味道,有什么特别好吃的。所以,到现在我都觉得我在“麻麻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炒土豆丝,炒白菜。因为每一拨客人都对它有兴趣,吃了一盘儿还要下一盘。小朋友也要,老人也要,就是要吃土豆丝跟大白菜。我们炒这两道菜,真的,什么味精啊,鸡精呀,乱七八糟调料都不放,就是用花椒大料生抽,醋,盐还有生抽味极鲜。掌握好火候,炒出的菜所有的客人都喜欢吃,都说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听到这样的夸奖,我觉得心里特别自豪。我就继续努力炒好这道菜,让客人一直记住这个味道,让他下次再来。

 

李金华炒菜

 

“麻麻花山坡”的家常菜

 

确确实实,没经过培训之前,我不是这么做的,就是做出来也没这么好吃。

 

“麻麻花”的管家培训内容有三项,除了做菜,还有接待和沟通。这三项本事我后来都用在自己办的民宿上了。

 

先说怎么接待。客人打电话一联系我,我到停车场了,比方说一号院,我以前就在一号院当管家。我就把工作服穿好,围裙、帽子穿戴好,就开始往他的方向走。见了面第一见识就是打招呼:“你好”,帮他往一号院里拿行李,接到屋里以后给他沏上茶,需要什么东西就给他准备。每次客人走的时候,把行李提上,送客人上车,跟他们挥手告别,目送他一直看到看不到车为止。这样做,每次客人们都很满意。

 

李金华当村宿“麻麻花山坡”的管家

 

跟客人沟通。就是客人明天入住,今天必须得联系到。而且“麻麻花”规定要下午 2 点到 4 点钟联系,出了这两小时就怕打扰到客人。我们给客人打电话,“您明天入住一号院有多少位呢?有老人和孩子吗?”如果有老人就要告诉他山里边凉,多带衣服,蚊子也多,带点花露水之类等等。还有就是我们这儿天气变化挺大,得让他们带够衣服,要不晚上着凉。还有餐饮方面,要问有没有忌口。现在回民客人也多,有不吃葱姜蒜的,什么情况都有,你必须得问清楚。

 

要问我们村的民宿为什么叫“麻麻花的山坡”?麻麻花是我们山上的一种野菜,开的小花花就跟韭菜花差不多,但是比韭菜花小。它能代替大葱炝锅儿。用它炝锅炒出来的菜特别香,比大葱炒出来的菜还要香。

 

南峪村坡上的野菜——麻麻花

 

 

(三)我回家开民宿

 

我在“麻麻花”当了两年的管家。办民宿的想法最开始是我和客人在聊天时他们给我提的。他们说你家有房,为什么不自己办民宿?

 

的确,我家在 2000 年的时候盖了两层楼,原本就是为住着宽敞,还有想给儿子娶媳妇做准备的。既然客人都建议,我就和老公商量,他说行,我们就开始干。由于房子是十年前建的,要做民宿就要整体翻修。最后这楼房就是剩个主体窗户,门全换,地板顶子全换了,花了 40 多万装修费。我家的民宿是在去年清明节开张的,起了个名字叫“八里塘边”。由于去年疫情严重,真正运作是去年 8 月以后。

 

李金华家开的民宿

 

为啥叫“八里塘边”?我们村有个八里塘岭,在我们山上。八里塘没有水,是条沟,有八里长。很早以前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时候都从沟里走。我家就在八里塘岭的脚下,所以就叫了这个名。

 

民宿“八里塘边”

 

我家的民宿开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我感觉特别好,我一个人做,不雇工,老公晚上下班回来后也帮帮我。整天都是我自己接待、做饭和收拾卫生。这一年的效益比打工要翻几番。

 

南峪村民宿主李金华

 

我这个民宿上下两层 5 个卧室,10 张床,一次可以接待 10 个人。我不接散客,就是整套出租,一晚 2000 多块钱吧。不但有家庭合起伙来,也有公司来。上周六的客人就是一个小公司,来了 10 个人。

 

“八里塘边”的厅堂

 

我在“麻麻花”当管家时不但学了接待、做菜、沟通,还学了怎么带小孩子玩儿。我带着民宿的小客人捡鸡蛋,放小羊羔,上地里摘点菜。孩子从没见过什么玉米、高粱什么的,我就给他们讲,带他们认各种植物。

 

我办民宿不是光为了挣钱。有的人家的民宿孩子拣个鸡蛋,拔几颗菜都要算钱,我不是。我家民宿包一顿早餐,中晚餐客人自己点。你吃鸡,吃柴鸡蛋要花钱,但是自家菜园子里的菜你随便摘,我没收过一分钱,你喜欢还可以摘了带走。因为咱们家种这些也没花什么本钱,要是吃买来的东西,你适当的给我一点就行。

 

李金华家的菜园子

 

李金华的婆婆在菜园子里

 

“八里塘边”的小客人

 

我是这么想,人家出来玩一趟也不容易,咱们怎么想着让人家玩得高兴,还得让他少花钱,让他吃好喝好住好玩好,把客人满意放在第一位。我和客人处的很好,回头客很多,还有城里的妇女和我成了知心朋友,跟家里亲人一样。她吃什么新鲜东西时必须得让我也尝一口,就给我寄快递。她去过什么地方了,哪个民宿办的好,就给我发视频,拍了好多照片让我学习。

 

要说挣钱,民宿当然也要挣钱。不过,我想的是不赔钱就行。现在我投入的 40 多万还没有回本,不过一年能挣上 10 万挂零了。开始投钱装修的时候,其实没有对挣钱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儿子也到娶媳妇的年龄了,感觉房子要是有人住更好,没人住,10 年也该装修了。娶媳妇不能住旧房,是吧?怎么也得重新装修。要说我这就算是想过退路了吧?

 

 

(四)民宿和“麻麻花”的比较

 

民宿和村宿的“麻麻花”比,不在一个档次,所以谈不上竞争。麻麻花是专业人士设计的,屋里头的品质多高呀。我们就是几个亲戚朋友一块商量的,所以不能比。

 

还有,“麻麻花”有“隐居乡里”帮着,卖房当然比我们好。有专业人士推广就是大不一样。我家的客源基本是周六来,而“麻麻花”因为有团建,平时的客人也多。

 

办民宿和“麻麻花”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自己去联系客源,上网找客人。办这些事我文化浅,就让儿子帮忙。儿子在携程、途家这些网站上登了“八里塘边”民宿的广告链接。有时网上那些事我回复不来,也看不过来,看到订单了不知道怎么回复人家,我就给我儿子打电话:“你赶紧把你手头的活放一放,你赶紧给我回复网上的消息。”

 

我们村的村民跟着“麻麻花”学办民宿,越办越多,现在都有 60 家了。前几天我们这些人开了个会,讨论要不要建立民宿协会。我觉得建立民宿协会特别好,

 

大家总需要有领头的。要是没有“麻麻花”,我们村的民宿根本就起不来。还有,你就是再有文化,再有头脑,再有经营能力,一两年你肯定做不了现在这么好。是“麻麻花”给我们整个村都带动起来了。所以,我们特别感谢中国扶贫基金会,还有中国三星集团,如果没有他们来打造麻麻花,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民宿,也不会自己把民宿做得这么好。

 

 

(五)想办民宿协会

 

“麻麻花”带是带动了,现在的问题就是经营方面有点乱。头一个事就是打价格战。民宿什么价格都有,比方有 500 元一张床,还有 300 元的、250 元的,低价竞争,亏本也干。其实品质差不多,就应该一个价钱。还有就是管理上的事。咱村有些农户太不自觉。游客摘他一个桃,不给 10 块钱、20 块钱,不让你走。还有掰个玉米也不干。有的游客上山里来,他开车猛了,压了一只鸡,不给个三百、五百元也不让走。像这种情况我感觉都得有人管。不然,真的影响咱们“麻麻花”的品牌。

 

还有一个情况要和大家说下。我们 60 家民宿主当中大约有一半是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办的。主要是小伙子,大学生中有 4 个回村办民宿了。只是总算下来,还是妇女当民宿主的多,大约占三分之二吧。年纪大一点的民宿主,差不多都是妇女。

 

年轻人办民宿就是比我们强,我们只能在周六接个单,平常就看他们接单。他们会刷抖音,拍小视频,客源多,几乎天天都有人。我也想学,可是岁数大了,记不住。要说做菜,只要喜欢,我做两回就会了,但是拍个视频、抖音什么的,真不会。

 

要说民宿主里头有没有互相帮助,我就是靠我旁边的“野望乡居”的老板娘教我怎么回复客人信息的。她是县城的人,公家人,也是看“麻麻花”做的好,自己就租了一个大院子,改造好了办民宿了。像她这样的我们村还有两家。城里的家庭到我们村落户了。

 

总之,有民宿协会,我们就有了领头人、带路人。大家一起走,就肯定能走得更好更远。

 

 

六、我在村上当妇女委员

 

我是今年 5 月被选上担任村妇女委员的。上任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房屋登记。就是我们全大队的房屋都得给在卫星信息系统上做定位,就是可以从手机上找到给它的定位。第二件事儿就是领导我们这儿妇女唱红歌儿。第三件事儿是村里边的社保信息登记上报。所有人的社保信息统一报,老人去世以后要往镇里边儿报。其实这些日子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天天组织人去打疫苗,干了一个月都多。打了第一针,打第二针,打第三针,做这些事情总得和大家联系。

 

(李金华口述,杨团整理)

李春华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村委会妇女委员、八里塘边民宿经营业主

杨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综合农协研究组负责人

 

 

 
 
 
 

二、讨论

 
 
 
 

 

 

(一)“村宿”的成功,引领出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

 

李金华是一位从事乡村民宿的中年女经营业主。过去在外打工,是给人家干活。她并不是“麻麻花的山坡”百美村宿头两期项目的管家,而是 2018 年第三批项目培训管家时报名的。也就是说她是看到了“百美村宿”项目的成功运营,并充分了解了之前的管家就业情况后才决定参加“麻麻花的山坡”村宿合作社的管家技能培训并从事农旅游务的就业活动。她在“麻麻花的山坡”项目中当了 2 年的管家,获得了乡村旅游住宿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经营模式亲身经历之后才决定走上民宿经营的自我创业之路。

 

边缘落后的乡村社区发展要能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除了必要的越过门槛的投入外,一是要提高技术水平,二是要对接市场。而资本投入和对接市场都是具有风险性的,仅靠农民自己很难做到的,需要外界的带动引领。因为过去的打工经历也是从事餐饮服务行业,李金华对民宿经营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前提条件这一点上认识很充分。没有“麻麻花”集体性质的农旅专业合作社的先行试水并成功开发出村宿的公共品牌引来客源流量,形成村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农耕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外在条件,像南峪村这样没有优势的贫困乡村仅靠农民自己是无法开辟出民宿业态的。

 

但是即使有了“麻麻花”建构出来了上面提到的基础条件,一般农户要从事一项非农经营投资事业还是会对可能的风险性非常谨慎。李金华一家是借助一般小农户的生活与生产不分开的生计模式来应对这种投资决策风险--“儿子也到娶媳妇的年龄了,感觉房子要是有人住更好,没人住,10 年也该装修了。娶媳妇总不能住旧房吧”。而农户家庭生计安排的灵活性也充分保证了他们家庭经营效率的实现,丈夫下班以后帮忙,儿子在信息技术和市场沟通上帮忙,公公婆婆在菜园管理和牲畜养殖上帮忙,甚至邻里人脉关系的和谐也都帮助了家庭民宿经营的顺利开展。

 

虽然年轻人开办的民宿业主中有文化的男青年也在不断增加,从事民宿旅游服务的劳动力主体是农村的中青年妇女。除了参加生产活动,妇女结婚后照顾家庭事务的责任比较多,即使外出务工也会较多地惦记留守家庭的亲人,因此她们都非常渴望能够本村附近实现就业。“麻麻花”的村宿不仅帮助一部分妇女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而且培训和传授了旅游接待和餐饮服务的技能。南峪村中相当一部分的民宿业主有过在“麻麻花”当管家或接受培训的经历,这也是李金华能够顺利开办起自家乡村民宿经营业务的有利条件,让她能够有自信心返乡创业。而客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城市,天长日久的不断交往,就使得南峪村这样偏远的山村与城市之间的人际交往变得是普通平常的活动,各种信息新技术和时尚消费习惯也变得如同家常便饭。也就是说,村民的眼界开阔了,城乡交流的机会多了和方便了,民宿业主也会学着通过上网和拍摄抖音短视频来推销业务。这种潜移默化带动影响之下的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妇女劳动力的技能提升,会是社区持续发展的一种主动性的潜在力量。本地的妇女劳动力通过家庭经营和受雇就业获得现金收入机会的提高、妇女劳动力自身素质技能的提高,除了对家庭福祉提升有直接影响外,对农村社区发展和妇女社会性别意识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意义。

 

一般说来,扶贫项目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已经不错了,还能够同时带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溢出,这就很难得了。李金华的故事只是近 2-3 年来南峪村五十多户民宿业主的一个例子,“麻麻花的山坡”村宿项目带动起了南峪村农户自家开办的乡村民宿旅游服务产业活动。

 

 

(二)村宿与民宿之间具有一种整体性的范围经济关系

 

中国扶贫基金会当初开始在南峪村设计实施“百美村宿”项目,帮助村民组建“南峪村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时已经从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认为找到了做乡村发展项目的金钥匙。这把钥匙有三部分要件:第一是必须以市场为方向,必须要跟市场接轨;第二是项目的产品和服务要高质量;第三是只能走合作社发展之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不能承担这样的发展任务,而合作社不但能够对市场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而且能够通过合作社组织小农户对接外部市场。

 

但是当初并没有预料到“麻麻花的山坡”项目不仅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会为南峪村撑起了一个乡村旅游服务的产业发展平台,开拓和带动出一个发展势头更大的乡村旅游的民宿市场。这些农户自家开办的民宿并不需要通过村的民宅农旅合作社,而是自己直接经营,直接对接乡村旅游市场。

 

2020 年因为受疫情影响,“麻麻花的山坡”的村集体合作社的村宿仅有 240 万元的收入营业额,但是村民自建的民宿达到了近 700 万元的经营收益。村集体合作社加上村民自发的投入,南峪村的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已经有近 1000 万元的收入。村常住人口也从过去的一百多人增加到了现如今的五百多人,许多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也都回来就业了。但南峪村的乡村民宿与附近其它地方有显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庭院式整个院子房间一次性租出而不是散客按床位出租。这种模式是从“麻麻花的山坡”经营模式借鉴过来的,只是农户经营的档次标准一般比较低些。

 

不少人对农村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之间能够发挥各自特点而且能够互相促进,实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格局是抱有怀疑的态度,而南峪村带有集体经济性质的旅游合作社不单自身发展良好,还带动出了规模更大的农户家庭经营的民宿产业。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服务产品不但明显地要求带有生态环境和农耕文化以及乡村社区秩序等方面的公共品属性,而且乡村旅游市场的容量足够大,会形成不同层级的市场细分,同时又会对土特产品和加工产品和其它服务业产生需求,带有范围经济的整体性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村社区的这种范围经济特性会越发明显,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互相发挥各自优点,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组织构架会越发彰显其生命力。

 

李金华明显地感受到南峪村需形成乡村民宿协会的迫切需要,最为紧迫的就是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导致经营环境的恶化。民宿协会的成立不单可以规范协调民宿旅游市场的秩序和服务质量,而且能够从乡村发展的整体性角度充分发挥社区范围经济的功能,也有利于形成地域品牌和提高档次。

 

民宿协会的筹办已经进入准备阶段。无疑,“麻麻花的山坡”村宿的农旅合作社将会在其中发挥骨干作用,不单是因为它是旗舰,而是它是全体村民具有股份的,代表了全体村民的利益。旅游产业是带有外部性效应极强的社区公共品属性,只是由民宿活动的业主参与是不够的,要充分体现社区发展的整体性目标。

 

(刘建进执笔)

刘建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领导小组成员

排版 | 张沚宁

 

 
 
 
 

推荐阅读

 
 
 
 

 

1. 专栏 | “乡村发展之路”01(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故事 

 

2. 专栏 | “乡村发展之路”01(下)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故事 

 

3. 专栏 | “乡村发展之路”02 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

 

4. 专栏 | “乡村发展之路”03 河北涞水县南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故事

 

乡村振兴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全情关注的伟大事业,目前正以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在发展。于2021年6月20日在京举办的《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就是试图向社会展示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变革。

 

论坛摈除“理论主导、专家包场”的做法,首次用系列化集中展示一线农人探路者优秀事例的方式,让基层的持久努力被社会听见和看见,让各界的交流互动立基于一线的真实,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乡村振兴实践的持久氛围,推动更多的人自觉参与乡村振兴探路者大军。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三家共同主办。本年度论坛计划举办六期,刊出六期专栏。(点击链接查看六期论坛简介)

 

点击查看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主办方简介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