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乡村发展之路”02 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20年探索乡村发展 以合作为纽带对接市场

乡村振兴探路者专栏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材料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南,依照论坛举办顺序,逐一整理每期论坛一线探路者讲述的材料,分析和揭示故事背后的机理和机制,以帮助读者在遇到同类事情或问题时能够提升认识,有所借鉴。

 

本期专栏计划以《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二期“乡村发展之路”为主题,共发布六篇文章。

 

 
 
 
 

“乡村发展之路” 第二篇

 
 
 
 

 

20年探索乡村发展  以合作为纽带对接市场

——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

综合农协研究组

 

摘要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团队自 2015 年以来,以地方特产黄果柑为目标,在四川石棉县实施“互联网+扶贫”的项目。6年来,该县坪阳黄果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善品公社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诚信示范、互联网销售、股份制改革和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建设等一系列行动,在实现合作社跨越式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该县黄果柑产业向着标准化、品牌化和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建设;蔬果产业;善品公社;乡村组织建设

 

 

 
 
 
 

一、故事

 
 
 
 

 

王志伟在【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第二期“乡村发展之路”(2021 年 7 月 25 日)上讲演

 

我是来自四川省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王志伟。今天,由我代表合作社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是怎样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的帮助和支持,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一)坪阳合作社曾经的痛点

 

坪阳合作社成立的时间比较早, 是在这个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倡导下,2010 年 10 月就成立了。当时也不知道合作社要干什么,怎么干,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我从部队退役,2010 年回到坪阳村担任村干部,2012 年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为了快速实现合作社规模体量增大,抱团发展。我用一年时间将社员发展到 484 户,将本地特产黄果柑的种植面积在坪阳村扩大到近 2000 亩。合作社还努力合作社社员种植的做黄果柑统购统售。2014 年还向政府申请钱买果品分拣线。当时政府钱不够,我自筹资金,自己还搭了钱。可是,合作社做得很难。

 

我最搞不懂的是,社员和合作社之间怎么实现真正的合作而不是被迫的合作。农产品好卖的时候,社员就卖给卖给了经销商。不好卖的时候,就要求你合作社要尽到义务,必须要给我卖。这就形成了矛盾。还有就是合作社怎么做能有节余?我们合作社多年运营,没有什么利润,只从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以及培训这几方面,做一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工作。我们积极地销售黄果柑,但在传统批发市场上销售,还要运输,保本都不易,更谈不上有多少结余,没节余就不能给合作社干事的团队发误工补助。那么团队就没有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遇到问题也难团结一致地克服困难。这些合作社的痛点很折磨人。遇到这些瓶颈我也觉得累了,厌倦了,不想做了。为什么呢?因为干合作社的这帮人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我很迷茫,就想解散合作社。恰好,在 2015 年的 9 月,石棉县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了“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合作社非常幸运的被推荐到这个项目当中,从此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善品公社“结缘”了。

 

黄果柑生长在四川石棉县高、中山为主的小流域区域,是橘橙天然杂交柑,有 300 年历史,是是四川省首次审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晚熟杂柑橘类品种。

 

 

(二)合作社素质提升,产品质量提升

 

善品公社与石棉县政府战略合作的项目地,选定了我们坪阳黄果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什么呢?一是他们互联网电商必得选好产品、好产业。黄果柑就是石棉县独特的优势地方特色产业,二是他们要找合作社做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而我们坪阳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全县范围内最适合黄果柑的生长,我们合作社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黄果柑专业社。比较符合善品公社提出的“要寻找有需求、有基础,有介入价值的地方,开发独立运作的工作模式”的要求。

 

自 2015 年 8 月起,善品公社来了一支团队长驻我们坪阳村。他们经过调研,认为我们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太粗犷,没有质量标准,这样很难达到优质优价的目标。所以,他们以生产质量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我们全面整顿合作社。在 7 个月时间里,他们帮助我们整顿合作社内部管理,对章程、制度、品控管理、生产规程等都做了一揽子的优化完善,还资助 20 万元给合作社买了办公设备。

 

善品公社项目总监王光远(右三)率驻村团队与坪阳合作社理事长王志伟(右四)在黄果柑果园旁。

 

善品公社为坪阳合作社做培训

 

这 7 个月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 484 户社员中选择了 84 户作“诚信认证农户”、 1717 亩当中的 150 亩分成 6 个片做黄果柑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性试验。他们说,这叫做“不动大盘,择优选择种子选手先行启动”。计划在示范基地做黄果柑整形修剪、修枝、除果,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还有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管理工作。但是执行计划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

 

标准化种植方案的第一步就是要密改稀。种了 20 多年的果园,每亩 60-70 株,密度过大,生产不出好果子。而且密不透风,病虫害防治难,果园土壤严重板结,只有先密改稀,砍掉一部分,才能再修剪疏果施肥。按照合理间距,大部分果园一亩地得从 65 株黄果柑树砍到 45 株。

 

第一天开工刚砍了一棵树,老年人站出来说:你们些个疯子瞎搞,好端端地种了 20 年的树,砍了产量就少了,你还能卖出多少钱?这个疑问直接动摇了军心。老百姓看着自家的黄果柑树下不去手,还怕引起家庭矛盾。我们只有停下来开会。通过大家商量,就想到一个办法。采用张三砍李四家的树,李四砍王五家的树。用这种交叉砍树办法才完成了计划中最难的这一步。

 

为了降低农业投入品的价格,善品公社还协助我们建立了合作社综合服务站,实现了农资统购统销,在确保用药用肥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农户的农资成本。在生产周期内,150 亩黄果柑都按计划修剪疏果和施上了有机肥,后来的推行基本上是顺利的。

 

 

(三)网上销售黄果柑,实现优品优价

 

到了 2016 年3月,黄果柑开始上市了。扶贫基金会的大动作来了。他们先是联合县政府还有多家大企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组织黄果柑发布会。后来发现效果不显著,拉动的价格和数量不是很高,怎么办?

 

扶贫基金会就及时调整部署。在 3 月 18 日下午,用腾讯公益头条发文,善品公社助力石棉卖扶贫果——黄果柑,邀请杨幂、刘恺威、朱丹三位明星助阵,限定时间用电商推销黄果柑。当时从下午 6 点 41 分开始,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卖出了我们社诚信用户示范基地生产的 10 万斤优质黄果柑。总价值 80 万元,折合每斤黄果柑 8 块钱,这比我们农户卖一块五高出了好多倍。这次行动被扶贫基金会称为“惊险的一跳”。因为他们也捏着一把汗,不知道能不能靠互联网电商实现优品优价。这一跳同时也震撼到我们每一个社员户。经此一战,善品公社确定了网上黄果柑销售的标准,对合作社的采购价 3 元/斤。这比我们的上市价还要高。大家有动力了。只要按照示范田的标准种好黄果柑,再加上果子按大小个分类,真的能卖出好价钱。这次行动我们合作社获得了善品公社的信任,县政府也很满意。对我们在全乡镇范围内推进石棉黄果柑优质高效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善品公社为黄果柑定优果直径标准

 

黄果柑销售传播

 

艺人陈妍希与坪阳村的网红奶奶宋文秀在果园里

 

 

(四)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提升资金吸纳能力

 

善品公社成功地用互联网卖出优质黄果柑。这也增长了善品公社的信心。当年 4 月,他们就明确提出农民合作社是黄果柑产业链的组织基础,坪阳社是善品公社黄果柑供应的唯一来源。善品公社要与坪阳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才启动了坪阳黄果柑合作社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合作社怎么改,朝什么方向改?最后确定,是朝向善品公社黄果柑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可容纳善品公社战略投资的股份制改革的方向。后来的 4 个月,从宰羊乡到石棉县到雅安市,关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方案的坝坝会、院坝会就办了 17 场,还有很多小型调查、入户访问、电话访问。向村民宣讲,也和乡镇、县市和部门领导讨论,为什么要改革合作社,改革合作社的意义和出发点,落脚点,最终排除了各方面的顾虑和担心,统一了思想。这就是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出好吃的黄果柑,再通过互联网加的渠道卖出好价钱。对政府而言,不仅让黄果柑产业走出石棉,走向全国,还要给石棉县培养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队伍。

 

社员讨论会

 

而要保证黄果柑的质量,就要以合作社的力量组织好农户,按照标准生产黄果柑。可是当时的坪阳社虽然社员户数多,种植面积大,但是合作社组织能力很弱,果品洗选设备和设施也差,产能和质量都不行,不能及时满足善品公社网上订单的需要,供销衔接不流畅,瓶颈制约很明显。更难的是合作社的产权和权责不明,社员集体意识淡漠。合作社注册资金也很低。善品公社提出,我们要以团体成员身份战略入股你们坪阳社,那你坪阳社就必须进行产权明晰、责权对等的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就是合作社的重建。按照“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改革方案”在合作社发出公告,按照入社股金 1000 元为标准,愿意入社的农户重新登记。然后召开新一届股东大会,选举新一届理监事会,再由理监事会成立经营管理团队。

 

所以股份制改革方案方案中股权改革的核心就是将 100 块钱的股金,调成为 1000 元钱的基本股。重新登记入社者一定要入基本股。那么,原来只交了 100 元股金入社的社员就要衡量一下,是再增加 900 元继续当社员,还是退社。增加股金的做法是想要社员和合作社结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能像以前那样利益归己,困难推给社。所以,这次合作社改革其实就是合作社瘦身。最后 484 户社员剩下 166 户。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说起容易做起难。比如我自己家我父亲那一辈,弟兄姊妹六个,因股权调整全部被改革开出合作社去了,只剩了一个。他们难免有过埋怨,有过抱怨,但是我们为了统一思想,快速形成合作社的合力,把黄果柑的品质做好,把黄果柑卖好,还得狠下心这样干了。农村是熟人社会,熟人、情亲,合作社发展的需求真的不好平衡。

 

 2016 年9 月,改革之后的合作社成员大会召开了。选举了社员代表,合作社理监事,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这是第一次把监事会独立于理事会,还形成了专门的经营团队,理事和监事可以兼职做经营团队。 我们合作社完成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章程》等重要信息都变更了,我又被选为理事长。变更股权结构后合作社注册资金为 180 万,与后来善品公社投入 160 万元的项目投资额度基本上匹配。

 

坪阳合作社重新登记,选举新一届理、监事会

 

接着我们合作社就建立了社会化的综合服务中心。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而且在当年 12 月末,合作社实现了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分红。投入 1000 元基本股的社员,都分到了 108 块钱。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合作社兑现了 5 次分红,1000 元股本累计金实现 655 元的分红。

 

 

(五)善品公社撬动社员入股和政府加持,建设仓配中心

 

2017 年,我们合作社提出,要建一个黄果柑初加工基地以对接销售市场。这个基地要有洗选、分级销售和冷库的功能。对初加工这个关键环节我早就有认识,一直在果品加工线上投入。但是这回要做基地,就一要土地,二要资金。

 

要土地没有指标不行,要钱可是一大笔钱,从哪里来?这时候我就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的项目官员一起讨论。土地后来依靠政府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基金会说,合作社建这个基地的需求是真实的,只要有利于合作社发展,能够帮助到农民增产增收,我们就想办法来支持。善品公社投入了 160 万元,我们坪阳社面向社员,以基本股、发展股、集体股的形式进行了三轮筹资。基本股和股份制改造重建社的时候一样,只要你入社,1 千元一股。“发展股” 是1万元一股,坪阳村还从“中、省财政资金奖励”中规划了 30 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最后,我们通过三轮筹资,筹集资金达 284 万元,加上善品公社公益捐赠的 160 万元,共计筹集了 444 多万元,可以开工建设了。我们的社员户也因为筹资增加到 325 户。

 

坪阳合作社仓配中心

 

坪阳合作社仓配中心流水线

 

价值270万元的光谱无痕分拣机可测甜度

 

我们管这个黄果柑初加工中心叫仓配中心。中心建设中,我们没有招投标找施工队,而是合作社发动社员农户出劳力,3 个月,合作社的 66 个社员参加,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加快了建设速度。大概用了 90 多万块钱就建起来了 9 千平米的中心。装上了洗选设备两条流水线,没有耽误 2018 年 3 月选果的季节。

 

仓配中心的建设,是我们合作社的一件大事,大家更加关心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了。

 

2018 年 3 月,果子上市的季节,仓配中心就投产使用了。经营团队也适应新的情况做好了配备。坪阳合作社的黄果柑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整个生产链的统一运营。这让农民更加看到希望,就更加愿意参与合作社的工作。

 

 

(六)撬动政府资金 合作社增资扩产提升跨村跨乡镇服务能力

 

有了仓配中心,合作社就有了自己的集体资产。我们后来又上冷库项目,合作社自主投入 81 万元,向四川省政府申请项目补助资金 52 万元。去年经第三方机构评估,我们坪阳社的固定资产市价近 800 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价值是靠我们社员自己出劳力挣出来的。

 

县政府看到我们干的不错,给了重大支持。一是为合作社仓配中心配置了一台价值 270 万元的光谱无痕分拣机,可以进行黄果柑、枇杷等水果的分选和甜度测试,二是在仓配中心外延投资建设了全县的农业产业的信息化中心,总投资 210 万元,占地200 多平米。这两笔资产的产权都归石棉县沃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是地方国企。同时,这两个的使用权都给坪阳合作社,由合作社经营、管理。有了经营利润,沃丰与坪阳社五五分成。

 

坪阳合作社社员喜采黄果柑

 

 

(七)总结

 

善品公社帮助了我们什么?

 

第一是重建合作社。帮助我们明确产权关系,建设股份制合作社,发动农户参股入社,为共同利益而奋斗。还帮我们建立了经营管理团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第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社的供应链的能力。从产业链的终端就是销售端入手,向前推动生产端和加工端,仓配中心建设是大大手笔,贯通了黄果柑一二三产的产业链。

 

第三是明确优果标准,实现品质控制,引领行业,打造优势品牌。

 

善品公社在 2016 年部署惊险的一跳的时候,就出台了黄果柑采购标准,规定黄果柑优果直径为 65~75 毫米,在坪阳社增添光谱无痕分拣机之后,又增加了甜度为 12 度以上的第二标准。善品公社的这个标准,引领了石棉黄果柑整个产业。之前农民卖黄果柑不分大小,统货连锅端,后来才分大小。

 

通过善品公社 6 年的陪伴和帮助,我们坪阳社实现了连续 5 年的合作社分红。

 

截止 2020 年的 12 月31 号,我们合作社自有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 9 百万,连续三年实现了 1 千万元以上的营业额。2021 年,我们合作社获得了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今天的坪阳合作社,正在向着跨村、镇的多功能片区合作社方向发展,销售的农特产品不仅有黄果柑、石棉枇杷,还有其他果品。不仅有果品生产和销售,合作社还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在推广农业机械进山区、进坡地的同时将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拓展到全县。这种扩展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证明,一旦专业合作社越过专业内的增长拐点后,有可能向着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多功能方向寻求新的成长之路。

 

 

在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黄果柑产业也向着标准化、品牌化和高品质发展。6 年过去,石棉县已经成为中国优质黄果柑生产第一县。石棉黄果柑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石棉黄果柑公共品牌价值的估值,从 2015 年的 4.4 亿元提高到了 2020 年的 8.82 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黄果柑产业在石棉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 4.5 万亩左右,产量约 6.6 万吨,产值突破 3 个亿,给种植户带来户均 9000 元左右年收入。

 

(王志伟口述  杨团整理)

王志伟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综合农协研究组负责人

 

 
 
 
 

二、讨论

 
 
 
 

 

(一)公共品牌在乡村产业支持体系中起到了杠杆作用

 

乡村产业支持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农产品销售问题。如何发挥互联网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作用,全国都在实践中。其中的要点不外两条。一是如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一是如何让好品质的农产品形成市场销售需要的规模。实践中往往这两条不能同时实现。小农户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质量好,但是不成规模,成规模生产的合作社又控制不住社员的生产质量。还有,由于没有质量背书,消费者除了试吃外,无法在货品未到手前就确认其质量,因此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中国扶贫基金会针对这些问题,在石棉黄果柑的产业支持上,采取了一整套新的做法。他们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规模产量,建立品控体系让规模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以善品公社的公共品牌为合作社背书,帮助社员的诚信生产实现价值。

 

不过,一开始农民并非相信合作社,合作社并非相信善品公社,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的都是非标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全都无法控制。这时候,推动合作社和社员转变观念进而转变行为,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标准疏枝疏果、施肥打药成为关键。善品公社这个公共品牌电商就在这个关键点上起到了杠杆作用。正是两个多小时的电商销售,卖出优质高价黄果柑几十万斤的事实,打动了坪阳社的农户,让他们对按照生产标准种出好产品,就能卖出好价格建立了信心。至此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品控管理才真正建立起来。这也直接推动了坪阳合作社建立仓配中心,将生产环节的品控延伸到加工环节,还对全县黄果柑产业走向标准化管理起到了带动作用,结果整体拓展了“石棉黄果柑”公共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二)将支持乡村的公益力量转化为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力量支持乡村发展。至于支持谁,怎么支持更有效率和效益,一直存在疑问。乡村发展的核心和主体是谁?中国扶贫基金会积多年实践的探索,认准了农民合作社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和主体,所以,他们将公益力量精准对准合作社,为合作社赋能赋权,培育合作社具备产业经营管理能力。

 

他们在组织制度、生产标准,人才培养、经营运作、品牌和投资等方面,为合作社做全方位的赋能,还将坪阳合作社作为善品公社黄果柑电商销售的唯一供应商。

 

善品公社驻村项目官员与坪阳社的骨干共同商讨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诚信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支持合作社建设仓配中心,实现产地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提升黄果柑全产业链的效能等多环节的共同合作,提升了合作社团队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合作社带动石棉县黄果柑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合作社做强之后又继续做大。坪阳社吸引了周边4个村庄的村集体入股。产品也从单一的黄果柑拓展为多种果品,农资服务拓展到更多的村,农技农机服务已经跨乡、向着全县范围扩展。

 

 

(三)政府资源与民间资源之间形成互促互配的机制

 

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领导下今后将持续30年的长程事业。需要充分动员和配置所有可以发掘的资源。仅有政府资源是不够的,民间资源的动员和发掘是重要内涵。而且,如何让民间资源与政府资源形成互促互配的关系,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一个挑战。

 

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民间筹措的公益资金和善品公社团队的公益能力投入坪阳社,其目的就是以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黄果柑产业发展。他们成功撬动坪阳合作社的做法增进了政府依托合作社做强产业的信心。为了让合作社形成产业链上的生产能力,石棉县政府还购进几百万的加工线设备,将其所有权赋予县级国企沃丰公司,使用权和经营权赋予坪阳社。县农业农村局主动购买合作社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并为合作社添置适合山地耕作的农机。多个乡镇政府也联合起来,与坪阳合作社商讨建设跨村、乡,多产品、多品种、多服务功能的片区型合作社。借重政府的支持和县级国企沃丰公司的密切合作,坪阳社组织了专职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在乡、县的范围开展低偿的有偿服务,并逐步扩大对外承接的政府项目,为合作社增收和提升产品质量开拓了新方向和新渠道。

 

这说明,当政府认识到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主动配置资源给合作社,就在增进合作社硬件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合作社的内生动力,进而形成政府给民间配置资源的正反馈机制。民间的人力资源被调动起来,两类资源互促互配形成滚雪球效应,拓展了农业服务范围。

 

 

(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合作社走向产业联合体

 

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是产业振兴中各地探索的议题之一。在农产品初加工上着力、完善全产业链,品牌优先,电商销售、政策配套等方面,各地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而石棉-坪阳经验的亮点,是终端撬动前端,销售撬动生产。以公共品牌做质量背书,以电商销售撬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一个合作社带动一片,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其间,内力和外力自然融合,硬件和软件一起奏效,多主体为了发展产业的目标走到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国企、多个村的村集体和果农、基金会,以及县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主体汇聚,初步形成了以坪阳专业合作社和县级国企沃丰公司为核心、以全县为范围的松散的产业振兴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在动态发展中,各个不同主体之间既有互助也有竞争,更有互相渗透,形成利益博弈中共同向前走的复杂格局。

 

这样的经验全国都较为罕见。它似乎揭示了一种新思维:第一,反向突破比正向建设更有效率。一般而言,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要从生产起步,然后是加工和销售。而坪阳合作社的发展是从销售反向突破,进而解决生产和加工问题。从效果看,这样做的确快速、高效的达到了提升产业质量的目标。为什么有效?归根结底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即激发农民的整体性生产力。这个整体生产力是由聚合小农的专业合作社承载和代表的。销售反向突破以事实取得合作社和农民的信任,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信任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其他产业发展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第二,产业振兴中性质不同的多主体联合协商比拓展单一主体更有效率。个中道理还需探究,只是,坪阳案例说明,多主体间资源可以互通互换,单一主体要发展只能靠自己。前者的成本效率和时间效率似乎更高。若能证明多主体间的博弈成本或交易成本能够被协同与合作化掉一部分,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增进一部分效率,那么,这种新思维就可能成立。

 

 

(五)发挥公益资本作用,形成乡村支持体系

 

建设全党全国全社会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的体系,是 19 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目标。县、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场域或可称之为内场。那么,乡村支持体系就是外场,即外部力量对县、乡、村这个内场予以支持的综合体系。

 

本案例再现了四川石棉县的乡村产业支持体系形成的过程。

 

它与一般方式最大的不同,首先,这个支持体系是公益慈善组织率先发动并长期坚持的结果。中国扶贫基金会长达数年支持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方位提升,奠定了依靠农民主体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这才有后来各类主体抱团发展形成的产业振兴联合体。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在坪阳合作社濒临解散的最困难时期进入的,他们的工作是雪中送炭。之后的长期合作与陪伴更是给合作社和当地政府带来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其次,外部的公益力量支持已经内化为当地的产业振兴联合体,而且这类联合体与一般的农业产业园体系有很大不同。

 

首先,目标不同。产业振兴联合体不仅要扶产业,更要扶助产业的核心载体——农民合作社,所以,产业目标中有组织目标,以农民合作社为本。

 

其次,支撑点不同。一般产业园体系的支撑点只是资本,而善品公社产业振兴的支撑点是农民合作社。

 

第三,做法不同。对于产业链上必须的环节如仓配中心、电商销售等,一般产业园体系以资本赚取更多利润为目标,所以在制度设计与管理上只坚持市场标准和雇佣原则,少有民主化的共商、充满耐心的培育。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早期的工作要点,支持农民在谋求共富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产业振兴联合体极为重视人才培育和组织成长。

 

吃水不忘打井人。公益组织以公益资本投入乡村合作社,担当初始阶段的组织成本、磨合与试错成本,支持乡村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体现了公益组织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社会创新的能力。这也说明,公益组织在改革的试验阶段担当规划和实操工作,待试验告一段落后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二传,是推动乡村支持体系内化为当地自我成长体系的一种可行路径。                              

 

 (杨团执笔)

 

杨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综合农协研究组负责人

 

排版 | 张沚宁

 

 

 
 
 
 

推荐阅读

 
 
 
 

 

1. 首期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2. 专栏 | 杨团: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开幕词

 

3.专栏 | “烟台经验”01 村民全员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亭口镇衣家村故事

 

4.专栏 | “烟台经验”02(上) “新党建”再造村社秩序,重经营做强合作经济 ——莱州田家村故事

 

5.专栏 | “烟台经验”02(下) “新党建”再造村社秩序,重经营做强合作经济 ——莱州田家村故事

 

6.专栏 | “烟台经验”03 合作社促进村民增收,带动志愿服务办好农村老人食堂——臧家庄镇北洛汤村故事

 

7.专栏 | “烟台经验”04 组织起来,实现乡村振兴——烟台市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新实践

 

8.专栏 | “烟台经验”05 专家学者点评烟台经验

 

9.专栏 | “烟台经验”06 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力

 

10.专栏 |“乡村发展之路”01(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故事

 

11.专栏 |“乡村发展之路”01(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故事

 

乡村振兴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全情关注的伟大事业,目前正以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在发展。于2021年6月20日在京举办的《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就是试图向社会展示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变革。

 

论坛摈除“理论主导、专家包场”的做法,首次用系列化集中展示一线农人探路者优秀事例的方式,让基层的持久努力被社会听见和看见,让各界的交流互动立基于一线的真实,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乡村振兴实践的持久氛围,推动更多的人自觉参与乡村振兴探路者大军。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三家共同主办。本年度论坛计划举办六期,刊出六期专栏。(点击链接查看六期论坛简介)

 

点击查看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主办方简介

北京农禾之家综合农协研究组

这是一个探索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制度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学术研究群体,起步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陕西洛川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该课题组扶助一批农民合作组织设立“农禾之家”联盟,并于2011年正式注册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成为该中心下设的综合农协研究组。该研究组拥有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主要针对农民再组织化、乡(镇)域和村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社会基础再造进行方案设计、试点探索、理论创新、案例剖析、政策推进等。自2013年起,连续编辑出版《综合农协》季刊,年度集体著作《综合农协 中国三农改革的突破口》,举办“农民组织化“、“东亚综合农协”、“集体经济与合作社”、“供销社改革”、“乡村社区工作者”、“青年返乡”等领域的论坛和讲座,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乡镇级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试点。